微粒贷是创新产品?揭秘互联网信用贷款监管困境

  前不久微众银行推出了其收款信贷产品——微粒贷,由于其依托腾讯这棵大树,人们对于为例给予很大期望,甚至认为微粒贷是互联网信用贷款时代的创新产品。但在笔者看来,微粒贷知识众多同类产品之一。然而,以为历代为代表的互联网信用贷款大行其道,其负面效应也释放出来,比如信用违约等。那么,互联网信用贷款的监管者都干嘛去呢?今天,笔者就来揭秘互联网信用贷款监管困境。(整理)

  贷款预期年化利率最低0.75%,承诺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同样的额度、同样的三步申请,一分钟就可迅速匹配信贷经理。门槛更低、费率更低、品种更丰富。建议大家办理喜财猫,申办入口:

  与信用卡不同的是,互联网信用贷款的授信方式更为先进,微众银行、蚂蚁金服用的是新型互联网征信技术,传统商业银行也建立了自己的大数据信用评估模型;同时,信用卡只能消费不能套现,而互联网信用贷款对资金用途限制较少。

  笔者这番思索在多位银行业高管处得到了认同和确认。更有直言者笑言:互联网信用贷款在借记卡或第三方支付账户上,做信用卡业务,还不给免息期,这是“耍流氓”。

  对于那些受到银监会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互联网信用贷款“一次授信,随借随还”的更大争议点在于,对未使用授信额度的风险计量。

  根据银监会2011年1月下发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九十八条:发卡银行应当严格执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将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纳入承诺项目中的“其他承诺”子项计算表外加权风险资产,适用50%的信用转换系数和根据信用卡交易主体确定的相应风险权重。

  银监会2013年1月根据《巴塞尔III协议》新修订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把“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纳入表外项目信用风险管理中,其中“一般未使用额度”的信用转换系数为50%,“符合标准的未使用额度”为20%。

  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中,给出授信额度,即使客户没有透支,银行也要计提一定比例的风险资本。

  事实上,“未使用信用卡授信额度"属于"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是商业银行贷款承诺的一种。贷款承诺与银行承兑汇票、开出信用证、开出保函等业务科目一样,是商业银行的或有风险业务,被纳入表外业务中,以计提相应比例的风险加权资本的方式,进行事前风险管理。

  然而,无论是新兴新型互联网民营银行还是传统商业银行创新推出的互联网信用贷款,笔者均在其向客户确认的相关协议合同中发现了“该授信额度不是承诺”或“该授信额度不是贷款承诺”的条款。笔者进一步向多家商业银行确认,多家银行推出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中,“未使用授信额度”都没有计提风险加权资本。

  此外,部分商业银行推出的小微贷款产品也具有“一次授信,随借随还,按天计息,7×24小时服务”的特点。这类产品以“评分卡”技术作为信用风险评估的手段,在首次贷款前给小微企业主一定的授信额度,此后的一定期限内支持“随借随还”。

  从本质上来说,这类“一次授信,随借随还”的小微贷款与上述互联网个人信用贷款是一种模式。如果没有当作“贷款承诺”计提相应的风险加权资本,也具有同样的问题。

  银监会近日下发《关于开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实施情况调查评估的通知》(201570号),要求核查商业银行是否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资本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各类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准确计提监管资本,调查评估在6月30日前完成。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对“原始期限不超过1年的贷款承诺”和“原始期限1年以上的贷款承诺”的风险加权信用转换系数份别为20%和50%,“可随时无条件撤销的贷款承诺”转换系数为0。

  问题的关键在于,商业银行推出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业务中,授信额度是否属于贷款承诺?如果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为何互联网贷款中的授信额度与信用卡授信额度异曲同工,“未使用信用卡额度”需要纳入“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中,而互联网贷款的授信额度则并未纳入“贷款承诺”,从而规避计提风险加权资本?

  当然,最终答案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认定并明确监管规则。

  相关阅读

  信用贷款哪家好

  公务员信用贷款怎么办理

  大学生信用贷款怎么办理

  信用贷款违约有什么影响

  微粒贷快速借钱 15分钟20万

  喜财猫与全国多家线下贷款机构合作,推出安全无忧贷款模式,用 户只需在提交自己的相关信息,既会与客户确认,并匹配到适 合的当地信贷经理,让客户线上申请,信贷经理上门服务的经营模式。并且 承诺,未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

       关注“喜财猫”()??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在线能批”,三步即可快速完成贷款,选择多、到账快、额度高、手续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