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如何挖掘个人消费市场新空间

  近两年来,个人消费金融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竞相抢食的香饽饽。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市场准入,将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那么,面对巨大的个人消费市场,金融机构如何挖掘市场新空间?( 整理)

  市场复合增长率超20%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计224.23亿元,贷款余额208.8亿元,实现净利润4.66亿元,累计为135万名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而艾瑞咨询预计,2014年至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7年将超过27万亿元。

  巨大的潜力激发了市场的热情。自2014年中国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新规以来,已有包括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招联消费金融等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相继成立。此外,一些商业银行也按捺不住加入战团正在申报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产品多元各具定位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范围明确不包括房贷和车贷。

  从目前情况看,多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各有定位。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主要以房贷、车贷等为主,个人消费贷款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随着消费市场潜力的逐步释放,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加大力度,不断推出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信贷产品。比如,哈尔滨银行针对全市范围内部分单位职工推出的薪e贷产品,可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旅游、婚嫁、教育等消费类支出;台州银行针对有稳定收入的客户,提供的免抵押个人消费类自助贷款—薪易贷产品,可随用随取,贷款用1天算1天利息,最长用3年,且预期年化利率不上浮。

  风控还要加力

  消费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中的风险也不可小觑。数据显示,2014年末,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资产率为1.56%,高于商业银行的1.25%。如何在支持个人消费的同时管控好消费金融风险?

  对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大数据带来的动力主要有二:一是提高放贷审批效率,既获取了更多客户,也增强了客户黏性;二是增强风险防控力度,从源头上降低贷款逾期率。尽管如此,随着市场范围的逐渐扩大,不良率也有所上升。

  风控水平如何提高?首先,建议加强对客户资质及真实性的审核,判断客户是否有真实的贷款需求,避免套现和欺诈行为,以防范风险;其次,需建立完善的后台系统和审核标准,对客户申请进行系统性评判;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建议提供还款日之前的还款提醒服务,如果发生非意外情况的逾期还款,将按照合同约定收取相应的滞纳金。此外,客户通过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申请个人消费贷款,都将纳入央行征信系统,这也为风险防控增添了一把防护伞。

  拓展阅读:

  陆金所个人消费贷款怎么样?

  建行个人消费贷款预期年化利率是多少?

  个人消费贷款怎么贷?

  喜财猫与全国多家线下贷款机构合作,推出安全无忧贷款模式,用户只需在提交自己的相关信息,既会与客户确认,并匹配到适合的当地信贷经理,让客户线上申请,信贷经理上门服务的经营模式。并且承诺,未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