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什么留辫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在最近热播的《如懿传》中,剧中的男人不管老少,都是有一条长长的辫子的,这在古装剧里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但是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男人要留辫子呢?其实这是当时的社会坏境导致的,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满族男子传统的发式为“半去半留”,将前额和周围的头发剃去,将颅后发编成一条大辫子垂在脑后,名为辫子,这种剃发留辫的习俗源远流长,并且满人信仰萨满教,按萨满教的说法,头发在头的顶部,最靠进天,是灵魂栖息之 地,非常神圣。

进关后又接受了汉人的孝悌观念,认为头发是父母所给,不容毁坏,满族人如果战死沙场,尸骨可以埋在外地,辫子必须剪下来送回家,系上姓名籍贯招魂葬之,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大多“前髡后发”,骑马打猎方便,头发不挡眼睛,阻力也小,也不用麻烦的梳头。

那一时期的辫子样式,有个专门的叫法:“金钱鼠尾”,“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之金钱鼠尾”,也有人说,留的辫子细长,要能从铜钱孔中穿出,所以才那么叫,总之就是脑门心留一小撮头发,然后梳一条小辫儿,那形象,不是搞行为艺术的,还真不敢去挑战大众的审美。

但是关于满洲人后脑勺留辫子市面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努尔哈赤为了取得蒙古人支持,故意与蒙古人套近乎,也学蒙古人留辫子,但是又不能照搬照抄,于是满人把辫子留在后面,表示跟蒙古人“和而不同”,既是友好的兄弟民族,又各有各的文化特色。

还有一种说法是满人的祖先女真人常年在深山莽林中打猎,如果像汉人那样留很长头发,则容易在林间骑马时挂上树枝。于是将前脑门头发全剃光,只后面留个辫子,这样骑马飞奔时,辫子仍然能扬起,而显得英姿飒爽。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所以公开废除此令,但是1645年6月15日多尔衮命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则:“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当地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悉数剃发。”

在发布剃发令的一起,还公布了“易服令”, 1645年7月9日,大清公布“易服令”规则“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这是以死挟制汉人皈依满人的发式。

并且清朝男人的辫子,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样子,顺治是满清入关第一位皇帝,那一时期,是对辫子要求最明确、最严格的时候,当时,满清皇朝把肯不肯剃发留辫提到愿不愿意做顺民的高度来看待,这才有了“留头不留发 留发不留头”的俗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