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一)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②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③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④:“汝得之矣!”(二)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⑤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⑥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①牵挺:织机上的牵引机。②氂(máo):牛尾毛。③浸:渐渐。④高蹈:跳起来。拊(fǔ):拍。⑤小奚:小书童。⑥牡下:关门。牡:门闩。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贯虱之心,而悬不绝(悬挂) B.以目承牵挺(盯着看)C.及半,小奚仆(摔倒) D.速进,则阖(关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A.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南面而望之 人不知而不愠C.学射于飞卫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汝得之矣 没当余之从师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三年之后,虽锥末到眦,而不瞬也。 ②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4.这两则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网友回答
1.(3分)A2.(4分)A、C 3.(4分)1)三年之后,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入眼眶,(纪昌)也不眨眼。2)我一下子明白了,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真理。4.(4分)第一篇中,纪昌花了多年时间,从学不顺、学视到最后习得射箭本领(1分);第二篇中,“我”急于赶路,反而在中途出了差错,以致于未能及时进城(1分)。两篇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2分)。
【解析】1.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A句中“悬”是动词名用,指拴虱子的毛。故错。考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A项中“以”皆为“因为”,B项中“而”一表示顺连一表示转连,C项中“于”皆为“向”,D项中“之”一作代词一是主谓之间不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注意古今词义和句式的变化,比如本题中“虽”要用古义,最后疏通句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再联想生活实际思考其中人物的行为和事件本身所说明的道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