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或问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9: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邓先生墓表(清)罗有高先生讳元昌,氏曰邓,字慕濂,不知其先何族之别也。祖父居赣州府城,为赣人云。先生弱冠,负志气,思以文章自名,为制艺有师法,诸老先生以为能。年十七,得宋五子①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出入禽门②,忍不自反,何哉?”自是澄心默坐以观理;饬言动、严视听以③习;博考图籍,约之程朱之遗书,以崇其知;端本于闺门,敦行孝悌睦姻任恤之行以求仁。确然沛然,不沮于俗,不疑于心,澹泊和平,以此自终。赣在万山中,文明所被者微矣。宋周濂溪先生过化赣南,未闻从游之士有赣人焉。明阳明王先生讲学章门④,而雩⑤始有何、黄、袁、管四先生出。至养愚李先生,乃粹然一以朱子为宗。其后易堂九子,以气节文章声海内,而中叔彭先生声华至落寞,守学明礼,与程山谢先生相应答。近百年来,高风寥邈矣。而先主独奋发于陈编蠹简之中,成之以勇迈不回之气,佐之以坚苦廉毅之操,内外完朴,挺为伟人。初,雩都宋昌图以通家子⑥谒先生,先生器之,馆之于家。昕夕论学,为日程疏记言动相交摘。一日,昌图读朱子《大学或问》首章,先生适过窗外,驻听之,不觉泪下而拜,感动不能起。谓昌图曰:“子勉之,毋蹈吾所悔,永为朱子罪人,偷息天地也。”盖先生为学诚切,日见其不足,且又以为身欲至之,亦愿人之同至之也。身既未至之,而尤愿人之先至之,而己得步其后也。故其友教人也挚,无智愚贤否老耄,苟近之,诱之即惟恐不力。有田在城南,先生尝以秋熟视获,挟朱子《小学》书坐城隅,见贫人子累累拾秉穗甚众。先生招之曰:“来,汝毋然,吾教汝读书,吾自量谷与汝归。”群儿欢,争昵就先生。先生始则使识字,即使讽章句,以俚语晓譬之。夫先生与人之量则宏矣,而未尝杂以意气;孜孜为善,而未尝有干慕名誉之思;自甘朴学,而耻垂空文以眩世,盖庶几乎知至至之者乎?先生以乾隆三十年闰四月四日卒,昌图以有高夙尝被先生之教,以墓道之文属。有高闻命恐惧,不知所以为辞。屏气定息,思先生为学大旨,粗有明于心者,谨诠次之,以表于阡。后之君子,将必有兴感于斯文者。(选自清代罗有高《尊居士集》,有删改)作者介绍:罗有高(1733―1779),字台山,江西瑞金人。乾隆举人。年轻时慕豪侠行为,习技击拳术,治兵家言。后与宋昌图交,从其师邓元昌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三十多岁结交彭绍升、汪缙后,又长斋礼佛,遍读佛经。诗文皆刚劲峻健。有《尊居士集》。邓元昌一生以倡明程朱理学为己任,尤在“躬行”上下功夫,学生很多,影响赣州一带的士学风气。作者就是受其教诲由尚武而转向儒学的。这篇为师长写的墓表,可作为明清哲学史料来读。文采质朴,其人形象迂拙可掬。注释:①宋五子:指宋代五名理学家。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②禽门:情欲之门。此指非理学礼义范围。《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③(mó):切磋,磨。④章门:江西赣县的古城门。⑤雩(yú):雩都,县名,属江西。今改称于都,在赣县东。何黄袁管:王守仁在赣州的四名弟子,都是雩都人。何廷仁、黄宏纳、管登。袁,生平不详。⑥通家子:指世代有交情人家的孩子。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禽门,忍不自反          反:通“返”,返回    B.约之程朱之遗书,以崇其知    崇:推祟,推重    C.群儿欢,争昵就先生           就:靠近    D.即使讽章句,以俚语晓譬之    讽:诵读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邓元昌先生倡导程朱理学的一组是    ①负志气,思以文章自名    ②独奋发于陈编蠹简之中    ③不觉泪下而拜,感动不能起    ④且又以为身欲至之,亦愿人之同至之也    ⑤吾教汝读书,吾自量谷与汝归    ⑥先生与人之量则宏矣,而未尝杂以意气    A.②⑤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元昌先生年轻时就立下了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己任的壮志,才能突出,受到各位老先生的称赞;后来一生始终躬行程朱理学,大力倡导,孜孜以求,自甘淡泊。B.尽管有李养愚先生、易堂九子等学者的倡导,但程朱理学近百年来还是在赣州日趋衰落,而这时,邓元昌先生独扛起程朱理学的大旗,奋发学习,勇往直前。C.作者善于在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画,如邓元昌先生教捡稻穗的孩子识字读书的细节描写,就为读者刻画了一个迂拙可掬的学者形象。D.作者罗有高曾接受过邓元昌先生的教导,因而奉宋昌图的嘱托写了这篇文章。作者相信,后来君子中一定会有人因读了这篇文章而被邓元昌先生的精神感动。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沮于俗,不疑于心,澹泊和平,以此自终。 (2)雩都宋昌图以通家子谒先生,先生器之,馆之于家。 (3)孜孜为善,而未尝有干慕名誉之思;自甘朴学,而耻垂空文以眩世。

网友回答

10. B(崇:增长,充实)11.B(①是说邓元昌很有志气,还没有倡导程朱理学;③是说他被深深感动,还没产生倡导行动;⑥是说他待人气量宽宏。)12. A (“邓元昌先生年轻时就立下了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己任的壮志”有错误,原文是说邓元昌成年(据下文,应是十七岁)前,想凭借文章求得名声,并非立下“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己任的壮志”)13. ⑴不被世俗阻挡,在内心没有疑虑,性情淡泊平和,并以这种人生态度过完一生。   (得分点:”沮、以”各1分,全句流畅1分)⑵雩都宋昌图以世交之子的身份拜访邓先生,先生很赏识他,留他住在自己家里。 (得分点:”谒、馆”各1分,全句流畅1分)⑶(先生)努力做善事,没有追求名誉的想法;以研究质朴之学为乐,把写下空洞的文章来向世人炫耀当做可耻的事情 (得分点:”干、甘、耻”各1分,全句流畅1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