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木刻一舞钟馗是哪篇文言文里的,我需要文言文?

发布时间:2020-07-09 17:03:02

尝木刻一舞钟馗是哪篇文言文里的,我需要文言文?

网友回答

木刻钟馗
  【原文】
   宋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三尺许,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以简毙之。
   【译文】
   宋朝庆历年间,有一个道士,姓李,经常有奇思妙想,曾经用木头刻过一个钟馗,高三尺左右,右手拿着铁简。把诱饵放在钟馗的左手里,老鼠沿着手爬上去吃,钟馗像左手把老鼠抓住,右手用铁简把老鼠打死。
  出自《梦溪笔谈》“捕鼠木钟馗”条:
  庆历①中,有一术士②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③”,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④,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运简毙之。以献荆王⑤,王馆于门下。会太史言月当蚀于昏时,李自云:“有术可禳⑥。”荆王试使为之,是夜月果不蚀。王大神之,即日表闻,诏付内侍省问状。李云:“本善历术,知《崇天历》⑦蚀限⑧太弱,此月所蚀,当在浊中。以微贱不能自通,始以机巧干荆邸⑨,今又假禳以动朝廷耳。”诏送司天监考验。李与判监楚衍⑩推步日月蚀,遂加蚀限二刻;李补司天学生。至熙宁元年七月,日辰蚀东方,不效。却是蚀限太强,历官皆坐谪。令监官周琮重修,复减去庆历所加二刻。苟欲求熙宁日蚀,而庆历之蚀复失之,议久纷纷,卒无巧算,遂废《明天》,复行《崇天》。至熙宁五年,卫朴造《奉元历》,始知旧蚀法止用日平,故在疾者过之,在迟者不及。《崇》《明》二历加减,皆不曾求其所因,至是方究其失。
  注释编辑
  ①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年)。
  ②术士:古代有时指儒生,有时指道术之士,文中指懂得天文、历法、卜算与某方面技艺的人。
  ③钟馗:传说中的一个专门打鬼的判官。
  ④铁简:文中指狭长的铁板子。
  ⑤荆王:宋神宗的弟弟赵頵。
  ⑥禳(ránɡ):迷信的人用祈祷的办法消除灾难。
  ⑦《崇天历》:宋代所用历法之一,分别用于1024—1064年和1068—1074年。
  ⑧蚀限:即食限,指日食限和月食限。《辞海》:“在朔日,月球中心离白道和黄道的交点使日食成为可能的极限角距离叫‘日食限’。距离在15°21′(下限)以内必发生日食,在18°31′(上限)以外无日食。在望日,地影中心离白道和黄道的交点使月食成为可能的极限角距离叫做‘月食限’。月食的上限为12°15′,下限为9°30′。在上下限之间可能发生日偏食或月偏食。”
  ⑨荆邸:文中指荆王府邸。
  ⑩楚衍:宋代开封阼城人,精于天文历法,曾补司天监学生,进司天监丞,是《崇天历》的参与编制者。
  司天学生:司天监的下级官员。
  辰:辰时,指上午7时至9时。
  不效:没有应验,与推算的时间不符。
  坐:因某事受牵连而受处罚或被定罪。
  谪:贬官,文中指受降职处罚。
  周琮:宋英宗时任殿中丞判司天监,曾主持编制《明天历》。
  《明天》:即《明天历》,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由周琮等编制而成,应用于1065—1067年。
  熙宁五年:1072年。熙宁:宋神宗赵顼年号(1068—1077年)。
  卫朴:宋代人,平民出身,为沈括举荐,编制了《奉元历》。
  《奉元历》:宋代历法之一,为平民卫朴编制,应用于1075—1093年。
  译文编辑
  宋仁宗庆历年间,有一个姓李的术士,多有奇思妙想。他曾经刻制了一个能动的木头人叫“舞钟馗”,(木头人)有二三尺高,右手拿着一根铁板条,左手里放着喷香的诱饵。当老鼠顺着木头人的手爬上去吃诱饵的时候,它的左手就会紧紧抓住老鼠,右手会挥动铁板条将老鼠打死。姓李的术士把这个木头人送给了荆王,荆王就把他留下来做了门客。(后来有一次)恰巧碰到太史说黄昏时刻会发生月食,姓李的术士自己(出来)说:“我有办法使月食消除。”荆王就试着让他去消除月食,那天月食果然没有发生。荆王感到非常神奇,当天就将此事上奏朝廷,皇帝便下令由内侍省来询问这件事的具体情况。姓李的术士说:“我本来就善于历法,知道《崇天历》对食限的角度定得过小了,这次月食的位置应该在地平线以下。因为自己出身寒微,不能自己将此事上报官府,所以才做了一个设置了机关的木头人借机进了荆王府,现在又假借能够消除月食来引起朝廷注意罢了。”皇帝于是下令将姓李的术士送到司天监,对他的说法进行检验。姓李的术士同司天监长官楚衍一道推算日食、月食,于是把食限增加了两刻,姓李的术士也因此而得以补司天学生的职务。(但是)到了宋神宗熙宁元年七月的一天,按推算当天早上要发生日食,却没有应验,恰恰是食限增大了的缘故。于是历法官们都因此而被降职。皇帝下令司天监官周琮重新修正历法,他又减去了庆历年间所加的二刻食限。(这样一来)如果算准了熙宁年间的这次日食,庆历年间的那次月食就又算不准了。(如此这般)争论了很久,始终没有一个巧妙的算法,于是废掉了《明天历》,又重新采用《崇天历》。直到熙宁五年,卫朴编制了《奉天历》后,才知道过去推算日月食时只用了太阳运行的平均速度,所以当太阳运行速度较快时就超过了,当太阳运行速度较慢时又会达不到。《崇天历》和《明天历》两种历法对食限的加减,都没有探究寻找到产生偏差的真正原因,直到这次才弄清了产生偏差的原因所在。

网友回答

(1)关羽刮骨疗毒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2)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4)陆绩怀橘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5)杨修啖酪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提“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6)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7)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8)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9)谜语一则
王荆公戏作谜语:“画时圆,写时方;东时短,夏时长。”吉甫解云:“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10)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1)响遏行云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2)蛇衔草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13)神针道人
凌云北游太山,古庙前值病人,气垂绝。云嗟叹久之。一道人忽曰:“汝欲生之乎?”曰:“此人毒气内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因授云针术,制病无不效。
(14)杨务廉有巧思
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持一碗,自能行乞。碗中投钱,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竞观,余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
(15)多言何益
子禽:“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口千舌敝,然而
莫之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6)木刻钟馗
宋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三尺许,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以简毙之。
(17)商鞅立木建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18)承宫拾薪苦学
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收猪。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留请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辍。
(19)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问:
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成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