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勤奋读书》读后感,范仲淹读书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09 17:02:44

《范仲淹勤奋读书》读后感,范仲淹读书的故事

网友回答

今天,我看了一本《范仲淹的故事》,读《范仲淹的故事》有感。
  书里讲的是: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幼年时,家境贫寒,两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了。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读书非常勤奋。由于日子过得很艰辛,他只好白天替富人干活,晚上点着油灯读书。为了节省粮食和柴火,他每天只能烧一锅粥,等粥凉了以后,用力划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吃两块粥
   后来,为了开阔眼界,范仲淹决心到外面游历求学。一路上,他看到了名山大川,也看到了穷苦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后来,他进了南都学舍,继续食粥苦读。一个同学看到他清苦的生活,回家告诉了做官的父亲,这位爱才的官员叫儿子送给范仲淹许多好吃的,可范仲淹谢绝了他的好意。
   一天,宋真宗路过南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只有范仲淹一个人闭门读书,不闻不问。一位同学特意跑过来叫他去看,可他却说:“现在我的头等大事是读书。见皇帝的机会多着呢,以后再见也不迟啊!可是书没读,时间浪费了,多可惜呀!”功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9663430夫不负有心人,26岁时,范仲淹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范仲淹是个有志气的孩子,虽然生活艰苦,却不能磨灭他的斗志。一心读书,努力学习,终于功成名就。范仲淹这种艰苦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努力读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天,我们生活富足,条件优越,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网友回答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常常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
  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对天下有慷慨抱负,他经zhidao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扩展资料
  人物版生平
  1、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2、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3、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权固西北边防。
  4、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5、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