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mol/L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1mol/L稀硫酸反应B.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C.向某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加热后出现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醛类物质D.测氯水的pH值,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网友回答
B
解析分析:A.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反应;
B.CCl4密度比水大;
C.向某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加热后出现红色沉淀,说明有机物中含有-CHO;
D.氯水可使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解答:A.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溶液中存在NO3-,再加入1mol/L稀硫酸,是由于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铜反应,而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A错误;
B.CCl4密度比水大,分液时,在分液漏斗的下层,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故B正确;
C.向某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加热后出现红色沉淀,说明有机物中含有-CHO,但不一定为醛类物质,可能为还原性糖、甲酸或甲酸酯等物质,故C错误;
D.氯水可使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充分反应后为白色,无法测pH,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硝酸的性质、有机物的分离、检验以及氯水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