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说还给阅读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5:48:5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把小说还给阅读陈占敏  小说要加强“阅读性”,它唯一的凭借只是语言文字。严格说来,小说也不是“讲”故事,而是“叙述”故事,它不能不讲究叙述语言,印到纸上的语言文字之美应该是小说孜孜以求的。  网络化给小说带来的损伤,不比影视的冲击小。网络阅读会取代纸质阅读,成为小说传播的唯一媒介,逼得小说向粗鄙化、简陋化、肤浅化、表面化发展吗?想来还是令人生疑。一个浅近的事实是,在网络上被普遍看好的小说,印刷成书,便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它们显得那样稀薄、粗陋、浅直、表面。另一个方面的例证是,流传百年的经典,到网上阅读,它原有的魅力也会丧失大半,新经典也是如此。  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不是水火不容,但两者到底是有区别。网络阅读要求快,纸质阅读要求慢;网络阅读粗,纸质阅读细。不要说社会节奏加快,一切都会迫不及待地跟着快起来,在小说阅读这里,有时候还是要慢下来。慢工才能出细活,这是小说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的要求。小说创作者不要错估、低估了读者的阅读品位,不要说他们只喜欢粗粗拉拉的快餐。经典小说一版再版长销不衰,就是一个显著的证明。那些书读起来可并不省力,也不能快读,反而需要细品,有时候还需要费力,那是对写作和阅读的双向要求,也是双重肯定。  我们还会有福楼拜那种艺术耐心,在数十个可用的词语中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吟越来越少,而且常常还会遭到否定拒绝,所以,难以再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苍凉浩大的气象了。太多的是粗糙与小气并来,随意与浅俗共生。语言文字从来就不单单是表达问题,而首先在思维层面——语言不是思维的工具吗?在粗俗化的文字大背景下,静下心来一遍遍重温经典,当能为小说语言流行的粗糙病寻到一剂有效的疗方。  福楼拜行文用语的考究,实在值得大力提倡。莫泊桑曾经评价:“他的作品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无法从中删除一字一句而不破坏整体的和谐。”当代作家小说家,有几个人的作品能经受得住这样的检验呢?  说到底,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即使从中国小说的另一个源头“宋话本”那里,说书艺人那里,也仍然能够看到民间艺人的语言追求。同一个话本,经过了说书现场,也带上了说书人独特的气口声韵,说书人不同的口吻传达着异样的况味。现代小说要继承文人创作与民间艺人“说话”两个传统,就不能不在语言文字上刻意求工。一个“的”字用不用,一个“着”字一个“了”字用不用,关系的不仅仅是句子结构、时态变化,还传达着不同的节奏、气韵、律动和意绪,小说家不能不细细体察,用心择定。这样做的目的不在别处,就在于要把小说还给阅读,点点滴滴,从细微处直到大处,切切实实地增强小说的阅读性,让读者在小说阅读中体味到语言艺术的独特美感。(选自《文学报》2009年5月21日,有删改)(1)下面有关“小说”和“语言”关系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凭借语言文字“叙述”故事,就得讲究叙述语言,追求印到纸上的语言文字之美,这是加强小说“阅读性”的重要标志之一。B.现代小说要继承文人创作和民间艺人“说话”两个传统,就不能不在语言文字上刻意求工。C.经常大量地阅读经典小说,就能治好当今小说语言的粗糙病。D.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在语言文字上刻意求工,应该成为现代小说家细细体察,用心择定的语言追求。(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网络上被普遍看好的小说,印刷成书,就会出现稀薄、粗陋、浅直、表面等弊端。B.小说阅读有时还是要慢下来,慢工才能出细活,这是小说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的要求。C.福楼拜的小说用语考究,我们无法从他的作品中删除一字一句,这种严谨的语言风格实在值得大力提倡。D.小说的语言不仅仅关系着句子结构、时态变化,还传达着不同的节奏、气韵、律动和意绪,这就要求现代小说家要精心锤炼小说的语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加强小说的阅读性,除了追求小说的语言文字美之外,还要追求小说故事的曲折生动。B.经典小说长销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说创作者正确评估了读者的阅读品位。C.针对小说文字粗俗化的倾向,创作者需要静下心来重温经典,从语言的表述和思维层面找到解决小说语言粗糙病的疗方。D.把小说还给阅读,增强小说的阅读性,让读者在小说阅读中体味语言之美,这应是每个小说作家的永恒追求。

网友回答

答案:1.C;2.A;3.C;解析:(1)表述绝对化,文章说这只是“一剂有效的疗方”。(2)网络小说“稀薄、粗陋、浅直、表面”等弊端并不是“印刷成书”造成的。(3)A.“追求小说故事的曲折生动”属于无中生有;B.原因解释错误;D.“小说作家的永恒追求”在文中没有依据。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