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教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发布时间:2020-08-04 17:32:4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教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欲,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回答:(1)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响?(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网友回答

(1)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地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但是,评论者的基本立场是肯定商鞅法。(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4)应主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根据生产力的性质考查其社会变化的意义。如“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解析(1)评价的着眼点是从个人的思想道德方面进行的,这是片面的。(2)注意整体上材料是肯定的,但也只出了商鞅变法存在的不足。(3)李四作为秦国的官员,对商鞅变法持肯定态度。(4)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从生产力角度进行分析,要看他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