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经济学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02: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快乐经济学人类所有行为与结果如衣食住行、GDP增长、环境保护等,归根结底都是相对于快乐而言才具有价值的。或者说,人类所有的行为与结果均是手段,快乐才是终极目的。由于经济学是分析人类行为的科学,而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因此快乐应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命题。近年来,国际上快乐经济学(Economics of  Happi-ness)的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快乐经济学在整体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支持下融合了行为学、社会学、实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逐渐成为“直面生活现象”的经济学典范。从理论机理上讲,快乐实际是基于心身一体性的人脑中枢神经系统电、磁、场等的物理、化学反应现象,最终可通过如血压计一样的“快乐计”来测度。人的主体客观性、类近似性及满足快乐的对象客观性三者大致可完成对快乐测量的理论机理与测量有效性的证明。但在发明出快乐计之前,快乐测量仍是一个难题。目前,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分别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心理学关注对快乐本身测度与追忆的稳定性;社会学主要侧重与主观幸福感测度方法,主要运用一系列关于主体感受的满意度指标来进行主观幸福感测度;经济学中的快乐测度比较注重主客观影响因子的系统性结合,注意一些客观实在性指标的选取,并对心理学、社会学方法有糅合性,但其弱点是对主观快乐测度的稳定性把握不够。如何把几种学科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跨学科研究仍是国内外迄今未解决好的课题。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即开展快乐指数调查,发现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指数(happiness  index)或主观幸福感在一定限度(如人均GDP5000美元)内与快乐增长具有正相关,超过一定限度以后,相关性便显著减弱乃至快乐无增长、负增长。对于这一伊斯特林悖论现象,实际上可运用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所包含的“基于金钱的不同质需要的弱通约、不通约性”原理来解释。即当人们的收入上升到基本需要满足以上层次时,金钱就很难通约其他层次的满足,收入就不再是强相关性的快乐影响因子,而公平与尊重、交往与友谊乃至是自我实现就变得更加重要。这些需要的实现并不要用同等比例的钱来获得,这就是金钱与快乐在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发生弱相关性的基础原因。当然,环境损害、公平缺失等是其他非金钱原因。然而,尽管需要层次论能够对伊斯特林悖论给以一定的理论解释,但经济增长与快乐增长的相关性演化仍给经济增长提出来一系列的重大课题。如:基于快乐核心价值的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理性限度?经济增长如何持续促进快乐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究竟是以快乐、幸福为核心还是以GDP为核心?如果经济有发展而快乐无提高,则经济增长定然无意义。那么,经济增长又如何能够无限化地正相关于人们的快乐?                       (摘自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 题目为编者加)12.下列与文中说法不相符合的两项是(4分)A.追求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作为分析人类行为学科的经济学,理应以快乐为其研究的核心命题。B.快乐经济学的研究融合了实验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目前快乐经济学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C.人类所有的行为与结果诸如衣食住行、GDP增长、环境保护等所具有的价值就是体现在对幸福、快乐的追求上。D.快乐实际上是属于脑物质的一种反应现象,它完全可以通过“快乐计”来测度,在仪器的实际运用中,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采用的方法会各有不同。E.人本心理学家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与快乐增长悖论问题作出了解释,但未能说明解决途径。13.下列对经济增长与快乐增长不一致问题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相关的调查显示: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指数并非总是呈正相关的变化。B.从不同需要满足层次看,人们的收入有区别,但金钱往往还是一个影响快乐的主要因素。C.有的时候,人们的某些需要实现如公平与尊重是不能用同等比例的钱来获得的。D.金钱与快乐在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发生弱相关性,其基础原因在于人们看重自我实现,环境损害、公平缺失等问题是其他非金钱原因。14.第二段,为什么说“快乐测量仍是一个难题?”(2分)                                                                             15.实施多年的 “黄金周”假期制度,在拉动需求增长的同时似乎也日显其弊。有人戏称“黄金周”是“遭罪周”,还有专家认为“黄金周”的正面效应已逐步减少,应予取消。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理由。(2分)                                                                          

网友回答

12.C  D(C项“……等所具有的价值就是体现在对幸福快乐的追求上”的说法与原文之意有出入;D项,不同学科测度快乐的方法各有不同并非是指“仪器的实际运用”而言,况且“快乐计”还未发明出来。)13.B (原文表达的意思是“收入上升到基本需要满足以上层次时,金钱很难通约其他层次的满足”,B项说法与其有出入。)14.因为涉及快乐经济学研究的相关学科对快乐的测量虽自有方法,但总有不足或弱点。而目前还未能做到把几种学科的方法较好地结合起来,形成跨学科的研究。15.①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快乐,由此,经济社会的种种活动则是实现幸福快乐的手段,经济增长也应该是以快乐为终极目的。 ②假期“黄金周”制度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保持促进人的快乐同时增长,这样的做法脱离了“终极目的”,其经济增长已不具备“快乐”价值,当然无意义,取消是应该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