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重点

发布时间:2020-07-08 22:43:22

快期末考了,看老师也没有想划重点的趋势,有的人奉献下…………

网友回答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7.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
  
  答:资本流通总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公式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既等价又增殖的原因:资本家卖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是价值。这样总公式的矛盾就就解决了
  
  8.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答: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无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体现了剥削关系
  
  9.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答: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叫做可变资本。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10.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联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区别: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1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素:1.积累率=积累基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
  
  3.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4.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5.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12.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叫做资本积聚。
  
  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叫做资本集中。
  
  区别: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
  
  联系:资本积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资本集中为更大规模资本的积聚创造条件。
  
  13.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条件和存在的意义?
  
  答:产生的条件:1.伴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使不变资本的比例在递增,可变资本比例下降,使得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下降。
  
  2.资本主义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在增大。
  
  3.资本相对于劳动力需求的过剩。
  
  存在的意义1.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建立一个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周期性的需要。
  
  2.有利于加重资本家对在职工人的剥削。
  
  3.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14.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积累会引起两个结果:一是财富的积累;二是同时又出现了物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二者间存在着本质、内在、必然的联系。
  
  资本积累的过程,必然会造成扩大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过程,同时必然也是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过程。
  
  马克思揭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阶级对抗性质,也指明了无产阶级只有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彻底解放。
  
  15.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答: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
  
  1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它队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影响因素:1.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
  
  资本的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它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的周转时间和资本的周转速度成反比关系。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资本周转次数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
  
  (2)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
  
  指导意义:应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行区分管理;应设法加快固定资本发周转速度;应加强市场营销理念,节约流通时间。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