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目的?

发布时间:2020-07-10 10:45:15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目的?

网友回答

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匈奴已被汉王朝打败,匈奴各国也摆脱了匈奴的统治,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增进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56564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扩展资料: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出使西域

网友回答

汉武帝初年,汉朝日趋强盛。为了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汉武帝下诏,招募精明能干的人出使到西域去联络月氏国。
  月氏国在匈奴的西边,要到月氏必须经过匈奴。所以没人有胆量来承担这一使命。这时宫中郎张骞勇敢的报名应征。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使者,派匈奴降将堂邑父给他做翻译。他们又应征了100多人,从陇西(今甘肃省)出发前往西域,队伍随身还携带了大量的行装和礼物。
  几经辗转,张骞一行人终于历经10年找到了月氏国。但这时的月氏国的情形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了。
  月氏国自国王被e69da5e6ba907a6431333431363532匈奴杀害后,大臣们拥国王的夫人做了王,生活十分安乐,如今已不愿再回到几千里之外的故乡去对付匈奴。
  当张骞等人重新回到首都长安时,13年已经过去。张骞拜见汉武帝后,谈了月氏国不肯出兵的原因,还详细谈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汉武帝听得入了迷。为了表彰张骞的卓越贡献,汉武帝拜他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
  公元前119年,汉朝将匈奴赶到了漠北。通往西域的道路就此通畅。此后,张骞和他的随从几次出使西域,到过36个国家,为沟通西域和汉朝的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后来,人们习惯把张骞开通的汉朝到西域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军事目的,但预期的目的没完成,却为汉朝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汉朝的威名也远播四海。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