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5:59:48

精段阅读。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___甲___。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___乙___?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___丙___?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1)下列三个反问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分别应该放在何处?A.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B.又岂本心所愿乎C.则其造诣,容有底止甲处:________;乙处:________;丙处:________。(2)从文言句式的角度考虑,下列四句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滂莫如自修。B.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C.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D.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3)该段文字开头就强调要先知大学的性质,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每点不超过6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段文字最后说“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为什么?文中讲了哪几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本段文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蔡元培先生向北大学生提出的第一点希望是“抱定宗旨”,就是要抱定求学、研究高深学问的宗旨,并且强调这个宗旨不可以不强大。B.本段文字蔡元培先生紧扣现实,针对性强,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些人进北大只是为了文凭、为了做官发财的现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C.为了加强说服效果,蔡元培先生采用了正反对比、举例、比喻等论证方法,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明白酣畅。D.蔡元培先生善于采用对偶句、反问句,句式整齐,言辞恳切而有力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甲处:___C___;乙处:___A___;丙处:___B___。(2)C(C句是判断句,其他三句是宾语前置句)(3)这样写意在说明北京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校,你们作为北大的学生,应当以研究高深学问作为自己的求学宗旨。(4)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的:一是宗旨是求学(研究高深学问),二是宗旨要正大。(5)正面:宗旨正大才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反面:“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最终是误己误人。 (6)C(没有比喻论证)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