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5: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张海迪*:像诗一样生活(有删改)  20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还记得张海迪。20年前,她是“时代先锋,青年楷模”,当时,医生断言,她活不过27岁。今年,她已经47岁了。也许医学延续了她的生命,但是,靠一次次手术延续的生命,究竟会有多少光泽呢?20年前,张海迪扼紧命运咽喉的时候,还是充满朝气的青年,20年过去了,她是不是还在敲命运的门?五四青年节前夕,《艺术人生》栏目请来了张海迪,请来了一个像诗一样生存的灵魂。  关于快乐  快乐是很难的,我们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愁苦经年,张海迪更难。张海迪看上去很快乐,哪怕是在最痛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一副灿烂的笑脸,为了来《艺术人生》做客,她还专门买了一件新衣服。但张海迪说,在病痛中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    张海迪是山东省作协的专业作家,但写作是痛苦的,她常年患有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做过五次大手术,手术是痛苦的。特别是她鼻子上的皮肤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皮肤划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又缝合。第一次听说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张海迪说:我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她写小说散文也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她画油画,读硕士,拍MTV……甚至,她很喜欢香水,她说她要努力创造美的生活。主持人朱军问她,你这样坐着是不是很难受,她说,是的,非常难受,可我已经这样坐了40多年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今年的的提案是在高校进一步推行无障碍设施。“我很痛苦,可我一样可以让别人快乐”,张海迪说这话的时候,诗意从她身边弥漫开来,充盈了《艺术人生》整个演播大厅。  关于名声  20年前,张海迪拥有了显赫的名声。这样的名声对于一个演员,一个明星来讲,是求之不得的。可惜张海迪不是,张海迪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脆弱的灵魂。    83年开始,她就是作家,可是她说:“这些年我非常清楚,我文学之外的名声要大于文学创作的本身……”。她还说,“我从来不去在意那些事情,我只在意文学创作的本身。我怎么样能够把我的作品写的更好……”但是,谁都看得出,她在意的是她总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够好,总觉得自己的书畅销,是因为自己的名声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作品,所以,她一直在不停地压榨自己。但是,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能够接触到的社会实在是太有限了,于是,她就拼命到自己的内心去挖掘,去进行艺术想象,在这样的压榨和无奈中,张海迪越发痛苦。身体上的痛苦别人看得见,她也说的出来,而这种内心的痛苦,张海迪却用手中的笔表达出来了。  朱军在现场三次引用了张海迪作品中的原话,我们看到,张海迪由衷地笑了,或许,这一刻,她是快乐的。  关于散步散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三样道具:闲散的心情,怡人的景色以及健康的双腿。这三样,张海迪都没有,但她照样可以散步,她有丈夫王佐良的陪伴。他们的散步是这样的:王佐良推着她的轮椅,这样,腿就有了。为避开围观的人群,散步的地点就在自己家里,这样,闲散的心情也有了。至于怡人的景色,在张海迪的想象里。她不断地描述自己想到的风景,一棵树,是柳树,柳叶是绿的,一片湖,湖水是蓝的,一根电线杆,一阵狂风,一场疾雨……景色在张海迪的描述中仿佛就在眼前。20年的光阴,他们就是这样,一边“散步”,一边说话,就象亲爱的同学和朋友。10多年了,王佐良几乎没有外出理过发,他的头发都是张海迪给他修剪的。20年,张海迪活在诗意里,活在自己单纯的世界里,王佐良是那个读诗的人。《艺术人生》请张海迪现场作画,张海迪画了一座山,一片云和一只飞鸟。在她看来,生命无非如此。对所有问题,张海迪说的,想的,都很单纯。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会这么单纯,单纯得像一首简短的诗。(* 张海迪:5岁时因病高位截瘫。致残后在病床上艰苦自学,翻译和创作了多部作品,获多项荣誉称号。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学习的通知。)15.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张海迪说,她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她活了下来,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对个体生命的珍惜。B.当张海迪认识到自己的书畅销是因为名声而不是作品本身时,她就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并强迫自己把作品写得更好。C.20年的光阴里,王佐良以他们独有的散步方式分享着张海迪的诗意世界,充分表达了一个丈夫对妻子的理解和欣赏。D.文章结尾描述了张海迪所作的画,这幅画反映出了张海迪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那是一种宁静、执著、坚韧、单纯的人生境界,是张海迪对生命本质的诠释。E.《艺术人生》选择在20年后的今天访问张海迪,意图就在于让公众有机会以一种更加直接、亲切的方式与时代人物对话,从而获得对时代人物的更为真实、深刻的理解。16.请概括文本内容,说说张海迪是怎样“像诗一样生活”的。(6分) 17.朱军在谈话中三次引用了张海迪作品中的原话,张海迪为什么由衷地笑了?(6分) 18.这篇访谈的原文还有第四个小标题――“关于如果”,在这个小标题下作者向张海迪提出了一系列假设的问题,像“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社会影响,那么你今天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如果你能够站起来,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等等。请你也向张海迪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并为她设计一个回答,然后再说出这样回答的理由。(8分)

网友回答

15.(5分)B D  (B项张海迪“认识到”的“自己的书畅销是因为名声而不是作品本身”文中并未提供根据,而答案默认为一种事实;“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是对“压榨”的曲解。D项“执著、坚韧”不对,应该为超然、淡泊之类。)16.(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在个人的痛苦和不幸中,用顽强的意志创造美的生活,为他人创造着快乐。(2)不为声名所累,甚至将声名看做实现个人文学理想的障碍。(3)在极端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努力创造着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17.(6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1)因张海迪的作品再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因此听到作品中的原话,就犹如听到了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因此而倍感亲切。(2)张海迪的心声被人理解,作品得到认可,因此而快慰。(3)她造就了艺术的生命,感染并影响了他人,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为此而欣慰。18.(8分)探究性试题,开放性作答。但要满足如下要求:读懂了文本,问题有价值,所作的回答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解释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