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5:0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1题。(22分)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是否因为莫洛阿曾把服尔德比作“一头躲在窟中的野兔”呢?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梅馥称傅雷为“老傅”;我回家常和钟书讲究:那是“老傅”还是“老虎”,因为据他们的乡音,“傅”和“虎”没有分别,而我觉得傅雷在家里有点儿老虎似的。他却自比为“小老鼠”!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清。他对所有的朋友都一片至诚。但众多的朋友里,难免夹杂些不够朋友的人。误会、偏见、忌刻、骄矜,会造成人事上无数矛盾的倾轧。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可是他也许遵循《刚第特》的教训吧?只潜身书斋,做他的翻译工作。……我只看到傅雷和钟书闹过一次别扭。1954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讨论翻译,必须举出实例,才能说明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有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当时他和我们两地间隔,读到钟书责备他的信,气呼呼地对我们沉默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就又回复书信来往。18.文中加点的词语“倾轧”“泥淖”分别指什么?“讥诮”“棱角”的含义是什么?“人心叵测”“翘首云外”该作何解释?(6分)19.傅雷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作者认为“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其理由是什么?(6分)20.选文第二自然段,写傅雷和钱钟书闹了一次别扭,试概括其原因,并说说反映了傅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21.文末反复使用“假如”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网友回答

18.“倾轧”指的是不够朋友的人忌刻、诬陷。(1分)   “泥淖”指的是污浊的社会现实。(1分)   “讥诮”的含义是冷言冷语。(1分)   “棱角”的含义是显露出来的风范。(1分)   “人心叵测”的意思是人的内心世界不可测度。(1分)   “翘首云外”的意思是在云外抬起头来观望。(1分)19.(1)人事上无数矛盾的倾轧,使他觉得自己老实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2分)  (2)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仕途上圆转周旋,只能潜身书斋,做翻译工作。(2分)  (3)他虽潜身在书斋,却在洞口窥望外面的世界,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2分)20.钱钟书写信责备傅雷直接指出了别人翻译作品中的谬误。(3分)侧面写出了傅雷的认真(3分)21.强调事态的严重。(2分)表现傅雷的至诚。(2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意思接近即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