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怨(节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5:0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诗可以怨(节选)钱钟书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有的说理,有的记事,最后把《诗三百篇》笼统都归于“怨”。钟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诗品-序》里有一节话:“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日:‘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说也奇怪,这一节差不多是钟嵘同时代江淹那两篇名文――《恨赋》和《别赋》――的提纲。《序》结尾又举了一连串的范作,除掉失传的篇章和泛指的题材,过半数都可以说是“怨”诗。至于《上品》里对李陵的评语:“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更明白指出了刘勰所谓的“蚌病成珠”。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随着后世文学体裁的孳生,这个对创作动机和效果的解释也从诗歌蔓延到小说和戏剧。例如周楫《西湖二集》卷一《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讲起瞿佑写《剪灯新话》和徐渭写《四声猿》:“真个哭不得,笑不得,叫不得,跳不得,你道可怜也不可怜!所以只得逢场作戏,没紧没要,做部小说……发抒生平之气,把胸中欲歌欲哭欲叫欲跳之意,尽数写将出来。满腹不平之气,郁郁无聊,借以消遣。”李渔《笠翁偶寄》卷二《宾白》讲自己写剧本,说来更淋漓尽致:“予生忧患之中,处落魄之境,自幼至长,自长至老,总无一刻舒眉。惟于制曲填词之顷,非但郁藉以舒,愠为之解,且尝僭作两问最乐之人……”李渔承认他剧本里欢天喜地的“幻境”正是他生活里局天地的“真境”的“反”映。大家熟知弗洛伊德的有名理论:在实际生活里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创造出文艺来,起一种替代品的功用,借幻想来过瘾。假如说,弗洛伊德这个理论早在钟嵘的三句适里稍露端倪,更在周楫和李渔的两段话里粗见眉目,那也许不是牵强拉拢,而只是请大家注意他们似曾相识罢了。1.下列几句话与文中提到的“蚌病成珠”的观点相同的一项是    A.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B.欢愉之词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C.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2.下列对原文中加点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一件东西”是指文学作品中抒发的愤怨。    B.“死人的防腐溶液”比喻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    C.“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强调了作品能使作者在生时与艰辛的生涯妥协相安。    D.“‘反’映”是指李渔承认他的剧本正好映照出他真实生活的反面。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司马迁的观点偏重于阐述作家的写作动机。    B.第一段中钟嵘的话既阐述了作家的写作动机,又讲到了作品的写作效果。    C.第二段中所说的“钟嵘的三句话”,是指“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这三句。    D.第二段举周楫、李渔、弗洛伊德这些例子,意在证明不朽的作品都是由作家的“愤”“怨”而生。

网友回答

  1.B  2.A   3.D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