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循陵门后石阶即至碑亭,这是一座平面方形的亭式建筑。亭内在龟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1.给文中的加粗词语注音。(1)龟趺( )(2)嵌金( )(3)陡然( )(4)矗立( )(5)田圃( )(6)纤细( )2.语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路津梁”中的“津”是什么意思?有一个成语中的“津”也有此意,是什么成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语段中用了许多笔墨来描写登上祭堂前平台所见到的优美景色,这对表现孙中山先生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1)f& (2)qi4n (3)d%u (4)ch) (5)p( (6)xi1n 2.(1)列数字:“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 (2)打比方:“当阳光灿烂时……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3.渡口。无人问津。 4.用中山陵周围的环境衬托其高大、雄伟,以大自然的美景来烘托中山先生不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