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爱国的颜真卿这篇短文写了几件事,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颜真卿大义凛然
网友回答
《忠贞爱国的颜真卿》主要描写了2件事,包括颜真卿平定安史之乱和颜真卿出使淮西被杀。
1、颜真卿平定安史之乱,据史书记载,安禄山起兵反唐时,河北二十余郡皆望风而逃或见势而降,惟有颜真卿以一座小小的平原郡城孤军抗战,誓不降贼,成为抗击叛军的中流砥柱,赢得玄宗皇帝高度赞赏。
2、颜真卿出使淮西被杀,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起兵反唐,引起朝野一片震惊和惶恐,忠奸不分的唐德宗派颜真卿出使淮西,到了李希烈那里以后,李希烈使出各种手段,用尽威逼利诱之能事,颜真卿不为所动,大义凛然,最后终于被杀害。
《忠贞爱国的颜真卿》表现了颜真卿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的高贵品格。
扩展资料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颜氏家族本籍琅玡临沂,但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起,颜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长安。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殷夫人非常孝顺。
开元九年(721年),七月,颜真卿随殷夫人南下,寄居苏州外祖父家。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读于京师长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尚书省吏部应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颜真卿中进士甲科,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经吏部诠选,任校书郎。
网友回答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