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报导与宣传报道有什么区别,报道还是报导??

发布时间:2020-07-09 12:30:36

宣传报导与宣传报道有什么区别,报道还是报导??

网友回答

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国家语委异形词研究课题组、《咬文嚼字》编委会2003年8月15日发布的《关于试用新整理264组异形词规范词形的建议》中说,“报导”的“导”旧读dào,“报导”和“报道”同音,意义完全相同。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确定“导”统读dǎo,才出现二者读音的分化。该建议推荐用报道淘汰报导。

网友回答

报道和报导意思近似,但不尽相同,前者是如实反映事件,后者是反映事件且带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扩展资料
  在各大报纸或网站上常会看到“报道”和“报导”这两个词。它们出现的场合往往很相似,有时甚至可以互相代换。同义词是指- -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下面就对“报道”与“报导”用法的比较:
  一、对搜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比较了“报道”和“报导”两词的用法,总结出以下几组例句:
  第一组:
  (1)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6日报道,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军方情报部门消息人士说,为说服波黑塞族军队前总司令姆拉迪奇自首,美国政府甘愿出资500万美元“补偿”其家人和保镖。((国际快讯》,《京华时报》2006 ;02.28)
  (2)最近欧美主流媒体大量报导有关中国的新闻,作为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认为中国对于西方有利无害。(《 中国对西方有利无害》,<江南时报》2005.08. 29)
  第二组:
  (3)报道说,坠机时,机上2名飞行员当场死亡,同机的1名机械师受伤。但因伤势过重,他在被救援人员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环球视窗》,《京华时报》2006.02.26)
  (4)报导指出,近年来包括纽约的女性律师协会等社会团体对于离婚问题的立场有改变,赞成允许“两恩离婚”。《纽约式的离婚大为不易纽约州研究修改婚姻法》,中国新闻网2006. 02.08)
  第三组:
  (5)昨天,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驳斥了关于台湾申请饲养大熊猫“团团”、“圆圆”的单位需向大陆付费的报道,重申这对大熊猫是无偿赠送台湾同胞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只是表达同胞间情谊的一种善意举动。(《赠台大熊猫无附加条件》,《京华时报》2006.02. 28)
  (6)针对中国福建籍女子控诉她们在槟城移民厅被扣留时遭虐待的事件,尽管槟州首席部长许子根表示非常关注,但槟州移民厅总监坚决否认相关报导,并认为这些残酷的手段是不可能存在的。(《中国人在马来西亚受辱案:是个案还是冰山一角?》,《国际先驱导报》2005.12. 02)
  综合以上几组例子,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的看法:
  1、“报道”和“报导”作动词时,可以充当句子的谓语。做谓语时,两词后-般跟说明“报道(报导)”内容的短语或小句,意义。上都表示“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报道”和“报导”作名词时,在句中既能做主语,也能做宾语,都表示“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因此,在对“报道”和“报导”两词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二者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 -致。
  二、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同义词的相关知识,试图在理论意义上进-一步讨论两词的性质。
  等义词是指同义词中这样的一类,它们不仅所有的义项都相同,而且所有的附加意义(即语体意义、感情意义、风格意义、时代意义地域意义、语法意义等)也都相同,可以无条件替换。等义词的主要特点有:
  1、全息性,即具有等义关系的词,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通过查阅相关的权威辞书,我们发现“报道”和“报导”具备这- -特点。
  从上表可知,“报道”和“报导”均有两个义项;并且每个义项的全部信息都相同。因此,为了编排和查阅的简便,在同一部辞书里它们往往互释。
  2、可替换性,即在任何具体的语句中都可以替换使用,这是等义词的一个显着的形式特征。它的基础就是等义词意义的全部重合。例如:
  (7)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新总理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26日在加沙发表声明,否认美国媒体关于哈马斯有条件承认以色列的报道。(《哈尼亚否认有条件承认以色列》,(京华时报》2006.02. 28)
  (8)即将在30日前往中国3个地区访问的国内事务部长阿兹米卡立说,大马政府有必要向中国解释,因为从当地各组织反应及媒体的报导来看,好像的确显示大马对中国人民有偏见。((大马总理下令彻查“受辱事件”“ 解释”变“道歉”》,《江南时报》2005.11.27)
  其中“报道”和“报导”可以任意替换,并且意义毫无改变。它们之间的等义关系十分明显。
  3、共时性,等义词不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只在语言发展的某一横断面上出现。不同的历史横断面上会出现不同的等义聚合。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媒体上还是人们口头上,“报道”和“报导”的互换使用具有鲜明的共时特征。当。然,随着“报道”势力的不断扩大,使用频率的逐渐增高“报导”慢慢地会在现实语言中消失,两词将不具有共时性,从而不再是等义词。
  4、不稳定性。语言既然是个系统,就要求它内部的各单位之间必须有所区别,这是它们得以并存的社会价值之所在。而等义词的存在恰恰忽略了这种区别所以从理论上说它没有长久存在的价值。在语言实践中,人们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存优汰劣的选择,大量旧的等义词或淘汰。或分化,新的等义词又不断在产生。经过几十年的考验仍然留存下来的等义词往往有其自身的特殊条件。总之,在语义系统中,等义案合是成员最不稳定的类聚体。
  由于不同的人选用不同的同义语素,造出的词“报道”和“报导”意义相向,又都能为大家接受。但出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受国内主流媒体长期的宜传导向作用的影响,人们自然地选择了其中的“报道”,而“报导”由于不常使用终将慢慢被淘汰。当今一些非主流报纸频繁地使用“报导”,可能受港台文化的影响,也可能只是纯粹的随意混用,总之,是我们需要做出进-一步规范的。当然,这种规范和取舍只指书面语言,即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加以引导。至于人们口头,仍有自由选择使用的权利。
  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等义词的出现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是语言推陈出新、进行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有些则是不合理的,对语言的纯洁完善只有害而无益。通过对“报道”和“报导”二词的用法比较,我们认为:“报道”和“报导”作为等义词而出现,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我们需要通过传媒的有力引导和词典的及时修订等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以最终符合汉语发展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报道"与"报导"的用法比较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