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城市化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2006年10月l7日.美国人口达到3亿.雄踞继

发布时间:2021-02-18 04:14:53

人口和城市化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2006年10月l7日,美国人口达到3亿,雄踞继中国、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并在发达国家中以非同寻常的高速持续增长。20l0年4月,美国开展新一轮人口普查工作,引发世人对美国及世界人口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及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材料二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1)根据材料一、二、三,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

(2)据统计,全世界科技移民的40%被吸引到了美国,在全美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中有72%出生在发展中国家。试说明国际人才迁移(外流)对人口流出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材料四  《后汉书·伸长统传》:“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后汉书·地理志》:“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

材料五  “从记录看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从公元前迄20世纪始终直接向各个农户抽税的国家。这个税收的基础极为广泛又非常脆弱,为西方经验所无……政府的实力,以其能否向大批小自耕农征取粮食及人力为准则。”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来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的经济、政治基础。为什么黄仁宇认为这个税收的基础是“非常脆弱”的?

材料六

材料七  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一是,百万技术和管理人才从全国迁入广东;二是,港澳台和海外的管理经营人才迁入,在珠江三角洲工作的港人就有5万;三是,数百万农民工进入。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4)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7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的体制性原因。据材料七概括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人口的结构性特征及主要影响。

材料八  农村消费乏力一直是制约我国内需扩大的关键因素。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6%,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80%。据有关方面研究,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而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 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多,这意味着超过30万亿元的内需驱动力,将极大解决我国内需不振特别是农村消费乏力的问题。

(5)结合材料八简要分析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中国,推进城镇化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中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知识分析中央这一要求的依据。


网友回答

答案:

(1)①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②美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③美国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④美国为典型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多样。

(2)挤占流出国大笔教育经费,耗费社会资源,带走巨额资金及智力财富,阻滞社会发展。

(3)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

原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政府过度征收赋税与征发徭役,自然灾害的影响。

(4)原因: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严格限制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如从“城乡二元结构”的角度作答亦可。)

特征:以技术和管理为主体知识型人才,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

影响:推动深圳的现代化进程。

(5)①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制约了我国农村消费增长和内需扩大。推进城镇化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必然选择。②推进城镇化,能够推动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带动投资增长;③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

(6)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推进我国城镇化,应从当前特定历史条件和我国特殊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②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规律办事。推进我国城镇化,必须尊重城镇化发展的规律,稳妥推进。③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城镇化道路中,要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有利条件,克服困难,积极推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