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难得糊涂全文,难得糊涂谁说的

发布时间:2020-07-10 01:54:16

郑板桥难得糊涂全文,难得糊涂谁说的

网友回答

说到这“难得糊涂”四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
  有一年,郑板桥先生到莱洲云峰山观摩郑公碑,夜晚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这老人称自己为糊涂老复人,他谈吐高雅举止不凡,与人交谈起来十分融洽。
  老人的家中有一块特大的砚台,这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实为世间极品。老人请郑板桥先生为之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的背面,于是郑先生依糊涂为引,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同时还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这砚台有方桌一般制大小,郑先生写过之后,还留有很大的一块空地,于是郑板桥先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任何推辞,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先生看后,知道是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洁雅士,顿感自zd身的浅薄,其敬仰之心犹然而生,见砚台中还有空隙,便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联的形式挂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

网友回答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其中最知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副。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道“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回
   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答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