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蔡元培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31:0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凝望蔡元培                                            郑勇蔡元培先生就是蔡先生。这是北大同仁的共感。言下之意似乎含有无限的爱戴和尊敬,也似乎说天下没第二个蔡先生。别人尽管可有长短处,但是对于蔡先生大家一致,再没有什么可说的。所以也没人称他为蔡校长。做北大校长也好、中央研究院院长也好、教育部长也好,总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一个国家有这么一个老成人,大家总觉得兴奋一点。何以这样?因为他是蔡先生。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可惜他过去在我们战乱时期中,到现在还没有个纪念碑。这回百年寿诞,大家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是应该的。这是林语堂在蔡元培辞世27后写的一篇文章的开头的一段话。文章题目就叫“想念蔡元培先生”。以口为碑,所以蔡先生的事业会代代相传;以心为碑,所以蔡先生的精神才更感人至深;以文为碑,所以蔡先生的功德会寿于金石而不朽。不仅林语堂先生想起蔡先生时这么心悦诚服;每一个北大人,或许在他们的心中都会有这样类似的感情;不仅北大人,每一个熟悉近代史的人,对他都会有一份敬意。近年来经常看到文章谈论北大和清华的差异,而立论者大多借批评一方来抬高另一方。其实,如果抛开地域之见,不难看出这两所同样盛极一时的大学,曾经有过相近的办学理念。不说西南联大的水乳交融,以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曾经以清华的校风产生过深远影响,几乎相当于蔡先生之熔铸北大的梅贻琦,就曾经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这么一段话:对于校局,则以为应追随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的态度,以恪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写下这段话的时候,蔡先生已经去世五年了。从这里正可见出梅先生所认同并效法的蔡先生的眼光和胸怀,也可见蔡先生的大学之道不惟以北大一校一时起作用。既不是北大出身,和蔡先生更没有一面之缘的学人金耀基就说:“蔡先生实不止是属于北大的,他是属于整个学术界文化的。对于蔡先生,只要是读书人,都不能没有一份好感与敬意。”蔡先生去世那么多年后,还有那么人如此惦记着他,这虽然未必是他生前渴望追求身后之名,但却是足以表明是非公道自在人心。这又让我想起1936年,一群自发起来的北大师生,惦念着为国家,为学术,劳瘁了一生,至今没一所房屋,依然两袖清风的老校长;于是用民间集资的方式,每人拿出一份微薄的数目,一起为他建造一所房屋。他们在给老校长的信中这样说:我们希望先生把这所大家奉献的房屋,用做颐养、著作的地方;同时这也可以看做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因为这是几百个公民用来纪念他们最敬爱的一个公民的。我们还希望先生的子孙和我们的子孙,都知道社会对于一位终身尽忠于国家和文化而不及其私的公民,是不会忘记的。我每次看到这一节,就忍不住掩卷叹息。那样的北大师生是难得的:北大人从来不会为强权威逼和铁腕而摧眉折腰,却不会忘记这样“一介寒儒、书生本色”的老人;更让我怅然若失的是,今日的北大人还是当年的北大人,可是,像当年蔡先生那样的人今日又到哪里寻找得到呢?即使大家真的建造起那样一所房屋,作为“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又有谁可以像蔡先生一样无愧地接受?这样的惆怅,或许接近于唐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觉。一个世纪过去,一个世纪到来,新旧的更替全不管世人的欢呼或拒斥。白云苍狗,世事如斯,一切都有在改变,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或即将改变,但总有一些东西,坚硬过于磐石、柔韧过于蒲苇的东西,还会长久地留驻在那里,不为时光所裹挟而去。在一些并不总是向前看的人看来,蔡元培这样的旧年人物,似乎就是一片让人驻足留恋的风景。
  蔡先生不是那种性格张扬的人,相反,在众多回忆文章中,他却是那种性格内敛、气色平和的人。在旗帜飘扬、激越地,喊着的人群中,你大概不会找到他。在我的想象中,他像是一颗树一样,谦卑、静默地立足于自己选择的地方,向下深深地扎着根。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他还在那里。与此同时,当年那些飘扬的旗帜或许已经褪色、破碎,那些激越的呐喊声也已经消失在空寂广袤的空气中。只有这样的树,依然坚守在原来的地方,扎根更深,树冠更大,让每一个走过树下享受到浓荫的人感念不止。鲁迅先生盛赞过“中国的脊梁”,“一介寒儒,书生本色”的蔡先生,却正当得起“脊梁”的称呼;有了蔡先生这样的脊梁,北大才成为中国教育的脊梁。23、在这篇文章中,蔡元培先生有哪些品质值得大家“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4分)24、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5分)25、本文题为“凝望蔡元培”,其中“凝望”二字蕴含了作者哪些感情?(6分)  

网友回答

23、答:①兼容并包的办学态度;②为国家为学术劳卒一生,两袖清风;③具有书生本色;④性格内敛,心气平和。24、答:意指蔡元培培先生的品质已经深入人心,感人至深,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失或改变。25、答:①对蔡元培充满敬意。②对蔡元培给予高度的赞扬。③在崇敬蔡元培先生的同时,对现实进行审视和反思。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