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特定时间 腊月初旬、小年、除夕、元宵,叙永的腊月初旬习俗

发布时间:2020-07-09 19:25:00

了解特定时间 腊月初旬、小年、除夕、元宵,叙永的腊月初旬习俗

网友回答

农历十二月,叫做‘腊月’。腊月初一到初十,是腊月上旬;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
  农历正月初一的前一天,是除夕;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网友回答

腊月初旬
  :
  
  汉族传统节日,
  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
  泡腊八蒜
  (有的地方是“腊八饭”)
  的风俗。
  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
  式,
  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
  《祀记·郊特牲》
  记载,
  腊祭是“岁十二月,
  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
  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
  腊月,
  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后来佛教传入,
  为了扩大
  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后随佛教盛行,
  佛祖成道日与腊日
  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
  腊月二十三
  :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
  “二十三,
  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
  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
  五”的说法,
  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
  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
  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
  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
  除夕
  :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
  即大年初一前夜。
  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
  日,
  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
  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
  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
  正月初一
  :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
  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
  春季的头一天,
  正月的头一天,
  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
  是岁之朝,
  月之朝,
  日之朝,
  所以又称“三朝”;
  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
  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十五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
  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
  火,
  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
  人们充分
  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残灯末庙
  :
  庙会的最后一天,指庙会结束。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