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为某叶片的横切面结构,图B和图C为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演示装置,B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C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清水,先将B、C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再

发布时间:2020-10-22 23:34:27

图A为某叶片的横切面结构,图B和图C为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演示装置,B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C装置的培养皿中的液体为清水,先将B、C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再移置光下几小时.
请分析回答:
(1)把B、C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 .
(2)能产生淀粉的装置是  ;若把该装置的一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发生的变化是  ,而另一装置的叶片做同样处理,没有出现上述现象.通过B、C两装置的实验现象,说明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将变蓝的叶片横切,制成切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结构如图A所示,则图中变蓝的主要结构是[  ]  ,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  ,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由[  ]  运输的.
(4)大树的根吸收的水分能源源不断地向上运输,这依赖于植物的  作用.
 

网友回答

(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解答此题要明确氢氧化钠具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1)实验前要将甲、乙装置放到黑暗片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叶片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2)由于甲装置叶片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甲装置叶片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乙装置叶片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该对照组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A图中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中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其中叶脉中有输导水分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
(4)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
(1)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2)C;变蓝;二氧化碳
(3)[2]叶肉;[5]气孔;[3]叶脉 
(4)蒸腾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