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佛教中的一种专门建筑,原本是埋葬佛骨的建筑物,并作为佛教的象征,供信徒顶礼膜拜,它的最初形式如下图所示。印度的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原有的多层楼阁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塔,且形式多样,如下图中其他各小图所示。它位于佛寺中心,不但埋有佛骨而且藏置佛经,在塔内供奉佛像,便于佛教徒们膜拜。佛塔原是属于专门的佛教建筑,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功能逐渐扩大了。佛寺中自从有了佛像,供奉佛像的大殿就代替了塔而占据了主要地位。塔被移至佛殿之后,殿的两旁,或佛寺旁的塔院里,作为佛教的标志,塔仍要占据好的位置。所以凡山岭高耸之地、山腰显著之处,江河之滨都成了建塔的胜地。所有塔的所在地往往成为城郊的风景点、旅游的好去处。 (1)试从空间性、功能性、时代性三方面分析佛塔这一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 (2)中国塔的外形与印度塔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这一事实,你如何理解“文化景观是文化系统的折射物” ? (3)从古至今塔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高三地理
网友回答
【答案】
(1)空间性:原位于佛寺中心,现在位于山岭高耸之地、山腰显著之处、江河之滨;功能性和时代性:最早是用于埋藏佛骨的建筑物,后藏置佛经、供奉佛像,现在成为旅游资源。(2)中国塔的外形说明了中国吸收了外来文化,而且打上了中国的烙印,富有中国特色,反映了中国文化系统的特点。(3)原来是宗教活动的场所,现为旅游景观。原因是供奉佛像的大殿代替了塔而占据主要位置,且佛塔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