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23:40:28

(8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加点的词(2分)其真无马邪???? 其????????????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网友回答

1.其:语气词,难道???? 等:等同,一样2.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3.作者看来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题时,要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的解释。“其”是虚词,与现在不一样,这里做语气词,是“难道”之意;“等”在这里是“等同、一样”之意。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翻译时,注意“策”是 “鞭打”,“以”是“根据、按照”。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抓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就可以得出作者认为伯乐更重要。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内容的理解能力。本段描写了千里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然后段末 “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被埋没而愤愤不平之情。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饲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