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简短的民间故事,有关黄河的故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7-10 00:50:32

关于黄河的简短的民间故事,有关黄河的故事有哪些?

网友回答

关于黄河的简短的民间故事:
  1、《冯夷当河伯的故事》
  古时候,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他不安心耕种,一心只想着成仙。有一天,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就经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总是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只要他再找到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
  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成为一名河伯。
  2、《李闯王渡黄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
  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
  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
  四、《鲁班修造将军柱》
  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
  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
  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
  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
  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五、黄河民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始终不信。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河伯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欢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释义: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释义: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释义: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释义:(你们现在攻击和诬蔑王杨卢骆的文章)但即使等到你们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也影响不了他们的声名、文章像江河那样万古常流。
  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释义: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释义: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释义: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10、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释义: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1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释义: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1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释义: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网友回答

1、传说在古时候,有个叫冯夷的人,他一心想成仙,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便可化为仙体,于是就东奔西跑到处找水仙花。他经常需要渡黄河,自然会多与黄河打交道。
  就这样,九十九天过去了,冯夷也已经吮吸了九十九天的水仙花汁液,他只需再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谁知到了河中间,突然水面上涨,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了。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成为一名河伯。
  2、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
  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
  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
  3、相传在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大海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大海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大海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岂不是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了,哈哈!”
  4、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
  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5、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是指跳跃龙门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