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在姓氏中的读音是什么,勿轻訾中的“訾”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0-07-10 03:43:09

“訾”在姓氏中的读音是什么,勿轻訾中的“訾”怎么读?

网友回答

一、“訾”在姓氏中的读音是: zī 。
  二、释义:
  [zī]
  1、衡量;计量
  2、考虑;希求
  3、通“赀”。钱财
  4、古地名 [Zi,an ancient place name]。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訾的部首:言
  五、造字法:形声;从言、此声
  六、相关词组:
  訾议、訾排、訾给、限訾、窃訾、訾算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竖、横、竖、提、撇、竖弯钩、点 、横、横、横、竖、横折、横、
  二、词语释义:
  1、訾议 [ zǐ yì ] 
  评论人的短处:无可~。
  2、訾排 [ zī pái ] 
  犹排斥。
  3、訾给 [ zī gěi ] 
  资助供给。
  4、窃訾 [ qiè zī ] 
  亦作“窃赀”。占有别人的资财。
  5、訾算 [ zī suà ] 
  指 汉 代为官时应具备的资财数。訾,通“赀”。

网友回答

勿轻訾中的“訾”读音是:zǐ,意思是诋毁,说别人的坏话。
  訾是一个多音汉字。读作zī/zǐ,本意是指“就餐”,引申义为“嘴边”、“鼻前”,该文字在《礼记·丧服》和《左传·昭公二十一年》等文献均有记载。
  详细解释
  1、形声。字从言,从此,此亦声。“此”本义为“就餐”,引申义为“嘴边”、“鼻前”。“此”与“言”联合起来表示“嘴边的话”、“悄悄话”。本义:小声议论。引申义:非议、毁谤别人的言论。再引申义:斤斤计较,再三要求。
  2、毁谤,非议。
  訾,訾訾不思称意也。从言,此声。——《说文》
  四制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记·丧服》。注:“口毁曰訾。”
  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氾论训》
  3、厌恶;极其讨厌并憎恶。
  訾食者不肥体。——《管子》
  又如:訾食(厌食);訾怨(厌恨)。
  4、指责。
  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新唐书》
  5、衡量;计量。
  息耗减损通于不訾。——《淮南子·原道》
  訾功丈而知人数。——《吕氏春秋·知度》。注:“相也。”
  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国语·齐语》
  6、考虑;希求。
  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可亡也。——《韩非子》
  不訾重器,毋訾衣服成器。——《礼记·少仪》
  7、放纵。
  离纵而跂訾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淮南子》
  8、名词,通“赀”。钱财。
  家訾累数巨万矣。——《史记》
  以訾为骑郎。——《史记·张释之传》
  9、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夏,四月,乙酉,单子取訾。——《左传》
  10、疾病。
  岁凶,庸人訾厉,多死丧。——《管子·入国》
  又如:訾厉(疾病,灾害)。
  11、缺点。
  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礼记·檀弓下》
  又如:訾缺(过错与缺失)。
  12、姓。如:訾陬(复姓)。
  扩展资料
  ”勿轻訾中“出自《弟子规》:“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己有能,勿自私。每个人的际遇本来就不同,如果自己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得许多才能,岂可傲视一切而自私自利?应该发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胸怀,帮助身处痛苦困难的同胞,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与和谐。为了炫耀才能,博得掌声而塑造出的耀眼英雄,真能减轻苦难者的创痛吗?
  人有能,勿轻訾。能拆掉自私的樊篱,扩充人我一体的公心,则见到别人发挥才能,有所成就时,自然乐于敞开「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的宽广胸襟,而加以赞美肯定。如果一见他人有才能,就故意批评诋毁,则内心所增长的,恐怕只有损人不利己的嫉妒心吧?
  在东周战国时,李斯和韩非是同门师兄弟。秦王看见韩非写的《说难》这篇文章,非常欣赏,恨不得早日相见。直到韩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时,才见到了韩非。秦王和他谈过话后,更加欢喜。
  李斯自知才能不及韩非,怕韩非得宠而影响自己的前途,于是故意诋毁韩非,陷他入狱,并假借王命,赐毒药要他自杀。韩非想要陈述冤情,可惜没有机会表白,就这样枉死狱中。后来李斯被赵高诬陷,也同样没有机会申冤,被腰斩而死。常言”天道好还“,种恶因,岂能得善果呢?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