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康(嵇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06:46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初,康(嵇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等到嵇康被陷害这件事发生),言于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欲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吕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帝寻悟而恨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故往造焉(           )     (2)而锻不辍(          ) (3)不可起(             )     (4)害时乱教(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精练有才辩                            B.康、安等言论放荡 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D.以淳风俗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2)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 4.从上文可看出,钟会“以此憾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5.从上文中可看出嵇康的为人______,钟会的为人______,文帝的为人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网友回答

1、(1)造访,拜访  (2)停止  (3)起用,任用  (4)扰乱,使……混乱 2、D 3、(1)您不必忧虑天下,但要对嵇康感到忧虑了。(2)嵇康回头看看日影(还没有到行刑的时间),便要来琴弹了一曲《广陵散》。 4、“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 5、刚烈不屈;阴险残酷;缺乏主见。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