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7:04: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②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  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个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注:①弘范:张弘范,当时的蒙古军元帅。②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吾分一死矣    分:按照本分    B.留梦炎不可          可:赞成    C.遽麾之退            麾:指挥    D.天祥临刑殊从容      殊:非常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宁死不降的一组是    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②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③国亡,吾分一死           ④祥出,复号召江南    ⑤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       ⑥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了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B.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的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求死,但没有死。当时元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推荐文天祥,说他是难得的人才。    C.元世祖本来打算释放他,但是留梦炎不赞成世祖这样做。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问他有何心愿,文天祥表明自己的态度,元世祖仍不忍心赐他一死,就让他退下了。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身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网友回答

8.C(挥手) 9.B(④是留梦炎不赞成释放文天祥的话;⑤是进言的人主张杀了文天祥。) 10.C(是留梦炎不赞成王积翁等人联名保释文天祥的计划。)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张弘范于是把他押送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大量招纳有才能的南宋人做官,王积翁说:“南宋人没有人能比得上天祥 的。”于是元世祖马上派王积翁去传旨,文天祥说:“国家灭亡,我只有死罢了。如果皇帝宽仁,我能够体面的回到故乡终老,他日能做个顾问,就可以了。如果马上做官,非但不能和故国的士大夫共存,我的一生都将尽弃了,还怎么能用我呢?”王积翁想叫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做道士,留梦炎说不行,说:“文天祥出来,又能号召江南,把我们这些人放在何地!”于是事情就放下了。到燕凡三年,皇帝知道文天祥是终究不能屈服的,于是与宰相商议要放了他,有人提起文天祥在江西起兵这件事,就没有马上释放。到了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说土星正在侵犯帝星,可能有变故。过了没多久,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一千多兵力,想救文丞相。京城也有匿名书,说某日烧毁城苇,率两翼兵起义,丞相不要担忧。当时强盗刚杀了左丞相阿合马,命令撤去城苇,并把瀛国公及宋宗室带到开平,有人怀疑丞相说的就是文天祥。于是皇帝召入文天祥问:“你有什么愿望吗?”文天祥说:“我受宋恩,为宰相,怎么能事二姓?愿赐我一死足矣。”然而皇帝还有些不忍,就马上叫他退下。很多人全力赞同听从天祥的请求,皇帝才同意了。但马上又有诏不同意,这时文天祥已经被杀了。文天祥l临刑时非常镇定,对押解的卒吏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道:“孔子教导成仁,孟子教育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