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迟子建访谈(节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5:59: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作家迟子建访谈(节选) 彭 程 2007年,迟子建以她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这已是她第三次获得该奖项。 记者:你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开篇这个既像诗歌般凄楚又像偈子般透彻的句子为读者打开了一条通往苦界的羊肠小路,同时为小说的叙述风格奠定了一种冷静而哀婉的基调。请问,你是怎么找到这种基调的? 迟子建:灾难来临,人的本能是拒绝。可有些灾难(或可称为“意外”)是不能拒绝的,因为那是命运。最初听到爱人遭遇车祸的消息,我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放下电话,我跺了一下脚,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我想这样残忍的事情降临到我头上,我一定是“有罪”的。可我是“无罪”的。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我一直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与人为善。我踏踏实实写我的作品,知足地过着温暖的小日子,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何罪之有?我委屈,放声大哭。 吞咽痛苦这枚苦果,是艰难的。我所经历的那一切,我都没勇气回顾。总之,心灰意冷,身心俱疲。我不敢出门,不愿意见阳光,尤其怕见到熟人,那些安慰的话语,都让我无法承受。我在写作中逃避,而事实证明,写作拯救了我。在写作中,我获得了新生。因为我突然觉得,有一个世界,我想象的世界,它没有背弃我,我可以用笔构建一个世界,来安慰我。我经历痛苦的那个时期,中国频频发生矿难,看着电视上女人们那一张张悲伤欲绝的脸,我体味和理解着她们的痛苦,并且探究着造成这“不幸”的缘由。我明白了,我经历的灾难,是命运的;而她们经历的灾难,人为的成分更多,这是更大的不幸。 记者:这几年,朋友们极少提及你丈夫遭遇车祸的事情,怕惹你伤心。在这篇小说中,你详细地描述了魔术师遭遇车祸之后未亡人的痛苦,这使小说中的叙述者具有与你本人相似的身份与体验。是什么使你直面难以释怀的痛苦回忆?你在叙述者身上投下了多少个人经验与内心体验的双重幻影?这部小说是否可以看作是一部关于自我救赎的小说?叙述者或者你本人如何通过接触更为深广的痛苦而使自己从个人痛苦中得以解脱? 迟子建:写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其实是想给个人伤痛找一个排遣的出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是一篇“漫长的悼词”,具有你说的“自我救赎”的意味。开始写它的时候,是极其痛苦的,因为那等于又一次挑开了伤口,让它滴血。不过随着小说的推进,这个伤口在慢慢地“结痂”,因为“众生”的苦难使个人的痛苦变弱了。个人一旦变小了,世界就大了。相反,一旦把个人看得过重,世界就变小了。一个人要想真正融入世界中,一定要把自己变得小一些,最好小得如一粒微尘,这样,世界才能升腾起来。就这样,我的足迹所到之处,我都看到了无处不在的苦难,也看到了苦难中的温暖和柔情。我用笔惊喜地描摹着我看到的这一切,从中获得了一种“大解脱”。只有解脱了的我,才会放松下来,才会对往昔的岁月无怨无悔。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开篇第一句话表现了作者想要封闭自己,把忧伤留在心底的痛苦之情。 B.迟子建认为矿难的受害者经历的灾难是人为的,因此她觉得那些矿难遇难者家属比自己更为不幸。 C.“自我救赎”的意思是自己拯救自己,迟子建通过小说找到了排遣痛苦的出口,让自己获得了一种解脱。 D.迟子建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一篇“漫长的悼词”,是说这篇小说是对她过去的人生不幸的悼念。 E.在这篇访谈中,记者紧紧围绕作家的个人不幸与作品表达之间的关系提问,挖掘出了作家的创作动机、情感历程和写作技巧。 (2)哪些因素使迟子建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找到了冷静而哀婉的基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人生中的苦难,迟子建是如何获得解脱的?请分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迟子建说:“个人一旦变小了,世界就大了。”如何理解这句话?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解析:B.“认为矿难的受害者经历的灾难是人为的”有误,原文说“而她们经历的灾难,人为的成分更多”。E.文中并没有提到写作技巧。 答案:BE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主要内容在文本前半部分迟子建的回答中,可以肯定是作家感受到的人生痛苦使她的作品表现出了冷静而哀婉的基调。作家痛苦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都是由爱人遭遇车祸这件事引出来的。文本结构比较清晰,考生可先将语段划分成几个小段,然后逐段概括。 答案:①爱人遭遇车祸使她体味到失去亲人的痛苦;②无罪受过的委屈使她慨叹命运的不公;③逃避生活,寻求虚构的世界;④遇到更为不幸的矿工及家属们。(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从迟子建的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她解脱苦难的清晰脉络,其中借助写作虚构一个世界是她解脱苦难的主要方式;另外,在她与社会的接触中,在她的写作中,看到无处不在的苦难以及苦难中的温暖和柔情,这也使她看淡了苦难,并且有了惊喜,因此得到了解脱。 答案:①借助写作,虚构一个世界,来安慰自我。 ②看到无处不在的苦难,来将自己的苦难减弱; ③看到苦难中的温暖和柔情,感到惊喜。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这句话的前后文有对这句话的理解内容,关键在于很好地归纳总结。在对生活的启示方面,不能仅限于缩小,有时一点点快乐也可以放大,愉悦身心。 答案:①如果自己小如微尘,自己的痛苦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那么自己生活的世界就变大变美好了。 ②在生活中,可以用这种方法减弱苦难和悲伤,放大满足和快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