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现在你正为准备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我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说起来是非常令人诧异的,享受过自由自在的读书生活的我们这一代,在思想上、制度上却布置了一个叫你们憎厌的读书环境。自以为爱护下一代的我们,却使你们读书受到那么长时期(从幼稚园到大学)的身心折磨。我记得故乡老家后院临天井的小书房里,曾祖母曾挂了一条横幅,写着“读书最乐”四个字。我年少时常为这四个字所表现的意思所感动,并引起共鸣。我们这一代人是较幸运的,虽然我们读书也曾感到“光宗耀祖”、“十年寒窗”一类的传统压力,但并没有像你们这样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你们高中国文课本里也许还有蒋士铨的《鸣机夜课图记》。你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读出昔人读书之苦,但也一定能感受到那洋溢于文字中的读书乐。以我来说,从连环图画、《西游记》到《红楼梦》;从郁达夫到屠格涅夫;从徐志摩到吉辛;从新月派的诗到美国惠特曼的《草叶集》,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快乐程度。我现在闭着眼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面吃饭一面读书(不是功课)的“迷样子”(祖母的话)。我在你这个年龄,曾经捧着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整夜地不睡觉,等到发觉窗外泛白,才意犹未足地合起书本起床。这正是当前长年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读书“闲”趣。6.为什么作者说儿子目前的“读书”是一种“苦”与“身心折磨”,而自己年轻时的读书却是一种乐趣呢?答: 。7.作者回忆自己年轻时有哪些读书之乐呢?答: 。8.本选段的小标题是“读书的苦与乐”,内容写的却是“儿子读书时的苦”与“父亲读书时的乐”,这些内容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答: 。
网友回答
6.因为儿子从小到大面临的是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是为了升学考试而读书;作者年轻时并没有考试与升学的逼迫,而是任凭自己的兴趣随心所欲地享受读书的,这种读书当然是一种乐趣。7.古今中外各种图书得以尽情阅读,此一乐;尽情享受各种名著以至废寝忘食,此二乐。8.不偏离。因为叙写“父亲读书时的乐”是为了强调对儿子的同情与愧疚之情,从而更加突出了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并且为下文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