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02:40

文言文阅读(15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公子纠。

1.下列划线文言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B.鲍叔不以我为不 肖:孝顺

C.知我不时遭: 遇,逢

D.鲍叔既管仲进:举荐

2.对下列划线词活用情况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B.召忽之死:为之死。

C.知我不小节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羞。

D.天下不管仲之贤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赞美。

3.对下列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①鲍叔不我为愚

身下之

③吾尝为鲍叔谋事更穷困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鲍叔能知人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共6分)

①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3分)

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3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B

2.C

3.B

4.① 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得分点:三、见……于表被动、句子各一分)

②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知、判断句、句子各一分)

【解析】

1.此题一般选择有误的一项。而B肖为古今异义。古一般指不贤能。而现在一般指不孝顺。所以答题时一定要代入语境中仔细分辨。鲍叔与管仲是朋友,谈不上孝顺。

2.羞是动词,活用情况一般为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代入语境,使动不通,小节不会羞。而只有人会羞,所以应为:意动用法,以……为羞。知我不以小节为羞。

3.本题考查以和而两个虚词。以有动词的用法,但一般做介词。所以①以为,认为;②把;而一般为连词,连接上下句。其中③表转折关系,却;④表转折关系,却

4.本题要求翻译句子,首先要准确翻译关键词,即重点实词或有活用情况或古今异义的词。如1句中三古义常用来表示多次。同类的还有九、百等。见……于表被动为重点句式,表被动。2句中知现在指知道,而古义常指了解。知我者鲍子也就是判断,其中也表判断,翻译时一定要译出“是”。

【参考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