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出自哪里,尽志无悔,花开不败 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7-11 08:10:25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出自哪里,尽志无悔,花开不败 什么意思?

网友回答

出处: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原文选段: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从文章后面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字样,据此可知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作者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这大理想,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
  “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参考资料:《游褒禅山记》——百百科

网友回答

我想也皆可无悔矣。只要尽志了,就算无法达到险峰,无法领越那万千的 美好 风光,又何必在知乎呢? 我对花开不败的理解是自道然界没有开不败的话,这个地方的“花开不败”是指精神上的生版命之花,毅力之花永远存在,不会衰败。权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