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为谁流泪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4:08: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g~22题。 杨振宁为谁流泪 覃  白 杨振宁是在情绪最低沉的日子里听到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的。整个世界被这一声巨响震惊了。 震惊之余,有的西方军事评论家认为,中国是靠苏联帮助才造出原子弹的。对此,扬振宁没有来得及细想。物理学家的严谨告诉他:一切都需要证实。但不需证实的是中国人已经拥有原子弹。 北海公园的盛夏,绿云拥白塔,柳风送荷香。邓稼先、许鹿希夫妇在古香古色的仿膳设宴招待回国访问的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在这之前,当中国政府请杨振宁写下他想见到的人的名字时,杨振宁写下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邓稼先! “你说我们的大炮仗?”邓稼先显得很自信,“我知道,国外有各式各样的猜测。” “最近有一种新的说法,是美国人寒春,帮助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寒春曾经是费米的助手。 邓稼先略微皱了皱眉头:“寒春?我觉得没有他参加。” 既然不是美国人帮忙,更不像是苏联人帮忙,那么,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谁制造出来的呢?七年来,困扰着杨振宁的问题就要得到明确的答案了。 邓稼先却神秘地一笑,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需要证实一下。” 早晨,杨振宁走出宾馆,在林阴道上散步。 上海的早晨是紧张的,满街是行色匆匆的人们。转进一条弄堂,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哦,久违了的中国早餐!吃腻了宾馆的西式早餐,杨振宁不假思索就坐下来,要了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杨振宁刚用筷子夹起油条,还没来得及朝嘴里送,服务员大嫂突然冲着杨振宁吼起来:“同志,粮票?粮票有无呐?”杨振宁瞪大了眼睛:“粮票?什么粮票?我不是付了钱吗?”“侬神经有毛病呐?没粮票,吃油条,勿来塞!”说话间,服务员大嫂把杨振宁面前的两根油条端走,把一毛二分钱扔在桌子上。 所有顾客的眼中都写满了惊奇——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那种惊奇——这个人居然不知道中国人吃饭要粮票! 杨振宁不知怎样离开那令他十分尴尬的小食店的。这一次极不愉快的经历令大物理学家思索:在中国,粮食非常有限,人们过着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生活。而要在这样的条件下造出原子弹,稼先,你太艰难了! 8月16日夜,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设宴为杨振宁夫妇饯行。而此刻,在黄浦江畔,面对满桌的佳肴,他却没有了胃口。 一位秘书彬彬有礼地走过来,打开文件夹:“杨振宁博士,这是你的信。” 是稼先的信!杨振宁立即把信拆开,信很短,却有一行字挟着惊雷闪电:我已经得到完全的证实,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极少的“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仿佛稼先就在身旁亲切耳语,口气非常坚定、自信。杨振宁完全忘了这是什么地方.也听不到主人在说些什么,只觉得胸臆间有一团火辣辣的东西在翻腾,远比七年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给他带来的震撼强烈得多。现已证实:不管是“苏联帮助”还是“美国寒春帮助”都不存在了! 奔腾于胸中的那股热流,带着火辣辣的冲击力,不可遏止地冲向喉咙。他只觉得握信的手在颤抖,鼻头一阵发酸,滚烫的泪水快要涌出眼眶了。 “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杨振宁慌忙离席。 走进洗手间,他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双眼发红,泪流满面。什么时候像这样流过泪?是15岁.在长江上看见日机轰炸后岸上火光冲天的城镇:是劫后余生在龙院村.母亲深夜仍在昏黄的油灯下缝补衣衫:是当年告别故土,突然发觉父亲华发早生;是在纽约的夜行列车,从老华侨脸上读到了百年屈辱史。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童年的歌又在耳畔回响。当年,父亲教他唱这首歌时,中国的天空和大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父亲说他出生那年——1896年,中国刚签了《马关条约》。以后,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占领了旅顺大连,法国占了广州湾,英国又进一步占了威海卫与香港新界……父亲悲愤不已:“宁儿,中国的天空,不属于中国呵!”他分明看见父亲眼中充满泪水。 此刻,他双手捂着脸,尽量使自己不要哭出声来。泪水汹涌着,从指缝间溢出,两代人的屈辱瞬间被荡尽了,他仿佛听见了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中国,用震天撼地的音响宣布:中国的天空,永远属于中国! 稼先,我为你骄傲!中华民族,我为你自豪!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9.文章用较长篇幅写杨振宁吃早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分) 21.本文在叙述人称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2.本文题目为“杨振宁为谁流泪”,结合全文,试探究杨振宁的泪水到底是为谁而流,分别表现了杨振宁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网友回答

19.①为当时中国制造原子弹提供了背景材料,(1分)从侧面交代了研制条件的艰苦。(1分)②引发了杨振宁的思索,在这样封闭落后的条件下制造原子弹,(1分)突出了对邓稼先等人的敬佩之情。(1分) 20.①运用设问和排比的手法,(1分)列举了杨振宁曾经流过的屈辱的泪,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1分) ②与上文流下的激动自豪的泪形成对比,(1分)进一步突出了原子弹爆炸的意义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杨振宁的爱国情怀。(1分) 21.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1分)这样写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灵活自由地组织材料,(1分)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事件,有利于表现杨振宁的情感变化,(1分)深化文章中心。(1分) 22.杨振宁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是为自己的父亲而流,也是为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而流,更是为祖国而流。(3分)这里面既包含着完成父亲遗愿的高兴之情,也包含着对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的崇敬之情,更包含着对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的骄傲与自豪之情。(3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