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53:5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秃   鹫 周晓枫 它们实在太难看了,要想让人相信它们的长相不是出于上帝刻意的惩罚是困难的,除了丑陋的相貌,还要加上粗鄙的生理习性——秃鹫是著名的食腐动物。不断亲吻死神的遗物,它的嘴只用于接触尸体。腐肉滑过秃鹫腥臭的口腔,污秽的血使它的羽毛更脏,秃鹫总是成群集合在死尸旁边,就像坏人般撮合在一起。 其实,粗略地看去,秃鹫长得颇有几分像鹰,但两者的风范多么迥异啊!哪只秃鹫能像鹰那么超拔?哪只鹰能允许自己堕落成秃鹫这样?世界是以对称的方针设计的,黑在白的对面,正义在邪恶的对面,每一高尚都有对应之下的卑鄙。甚至物种的安排也借鉴了这个原则,我们会发现一些奇异的对称:鹰和鹫,狗和狼,蝴蝶和蛾子,青蛙和蟾蜍……这是怎样蓄意的技巧,在相似中制造最大的对比?什么细节的改变,更改了最终的性质?对垒着,冲突着,衬托之下彰显出一方的美德,谁不幸地被压在背面?与前面相比,体现在后者身上的是丑陋的外表、粗糙的工艺以及恶劣的名声,它们仿佛是对前者极具讽刺效果的失败仿制。也许,它们是被废弃的粗坯,在此实验基础上,造物主确定了更出色的形象方案。但它们依然被保留下来,因为正面常常不是被建立而是被烘托出来的,因为高耸的塔尖需要宽绰的底座。也许上苍觉得只有在对称之中,才能体现世界的平衡之美,他认为这是公正的——然而这只是鹰的公正,而不是秃鹫的。 秃鹫会不会对鹰怀有深刻的仇恨呢?嫉妒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两者之间具有某方面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一个小职员不会嫉恨总统的荣耀,却对新提拔的科长耿耿于怀,因为这人与他有着同等的资历和能力,可是好运却偏袒了另一方。我无从知道秃鹫对鹰怀有怎样的情感,它从未有过什么明确的表示。当自己处于劣势之中,可能漠视对方比之关注对方,更能让内心平静。 我们是否可能克服众多障碍,去认识秃鹫的美德呢?每当发现食物,它会在高空旋转自己的身体,以通知远处的同伴——从中我们看到一种合作友爱的精神。就像是巨大的抹布,秃鹫弄脏了自己的身体和名声,却以辛苦卑贱的清洁工作,维护了草原的清洁——从中我们看到一种忘我奉献的品德。作为食肉动物,吃腐质意味着不杀生,它宁可放弃鲜美的嫩肉,为难自己的胃口,而让给别人一条生路——从中我们看到慈悲的心肠。调整一个角度,两极对峙的判断竟可以互换,相距最远的,可能却是血缘最近的——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这玄妙的辨证? 我往前凑了一步,眯起眼睛看着秃鹫:难道,难道这个穿着又脏又旧衣裳、秃顶又驼背的家伙,其实是个面丑心善的卡西莫多? 1.(1)第二段作者称秃鹫仿佛是“失败仿制”“被废弃的粗坯”,意思是什么?    答:                                                                (2)作者对造物主把秃鹫“保留下来”持什么态度?    答:                                                                2.第三段问:“秃鹫会不会对鹰怀有深刻的仇恨?”对此,作者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作者对秃鹫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    答:                                                                                                                                                     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高耸的塔尖需要宽绰的底座 答:                                                                (2)一个小职员不会嫉恨总统的荣耀,却对新提拔的科长耿耿于怀 答:                                                                  (3)调整一个角度,两极对峙的判断竟可以互换,相距最远的,可能却是血缘最近的 答: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采取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极写秃鹫的丑陋与粗鄙,后揭示秃鹫的“美德”,指出秃鹫自身两个不同侧面的情况,从而全面地再现了秃鹫的形象。 B.从全文来看,主要内容不在于说明秃鹫习性,描摹秃鹫形态,而是重在哲理性议论,引导读者“调整一个角度”,对事物重作一种分析,从而另出新知,认识一新。 C.文章运用象征手法,以“面丑心善”的秃鹫象征一切不为世俗重视的事物都自有其价值,说明了“两极对峙的判断竟可以互换”的道理。 D.文章最后写“我往前凑了一步,眯起眼睛看着秃鹫”,意味着在此之前“我”并未仔细观察,现在对秃鹫萌生了喜爱之情,这才被吸引,重作一番审视。    E.文章运用了设问、反问、比喻、排比和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凝练。第四段一连串“从中我们看到……”的反复,感情激越强烈,使读者受到震撼。                           

网友回答

1.(1)秃鹫与鹰相比虽有几分相像,但美丑悬殊。   (2)造物主留下秃鹫只为衬托鹰之美,这对秃鹫是不公正的。 2.作者的看法是秃鹫不会对鹰有深刻仇恨,作者的理由是秃鹫处于劣势之中,但它漠视鹰,不失自尊,内心平静。作者对秃鹫持肯定态度。 3.(1)不寻常的物体需要普通的物体来衬托。 (2)小职员常常嫉恨身边的同事,秃鹫不会嫉恨自己无法相比的鹰。 (3)变换思维角度,结论截然不同,美丑可能互换。 4. AB 解析: 1.无 2.无 3.无 4.(C文章主要就秃鹫发表看法,并非以具体的秃鹫形象来象征某种抽象的意义。D凑近一步眯起眼睛观察,是对秃鹫有了新的评判,动了感情而不由自主或有意采取的行动,并不表明过去未作仔细观察。E第四段一连串“从中我们看到……”并非反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