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

发布时间:2020-08-04 08:12:22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  )A.宋朝 监察、控制地方官B.明朝 巡查地方、检查政令贯彻情况C.汉朝 巡行郡国、监督诸侯国D.唐朝 代天子出巡、检查地方法纪

网友回答

A解析试题分析:宋初统治者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在军事方面:把地方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故选A。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相权不断削落,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