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题材料一: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

发布时间:2020-07-27 11:24:59

解答题材料一: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兴但因计支,不复自诣京师。———《通典·职官》材料二:中平五年(188年)春……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三月,屠各胡功杀并州刺史张懿。太常江夏刘焉见王室多故,建议以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朝廷遂从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刘虞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资治通鉴》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藩国大者夸(跨)州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如,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汉书·诸侯王表序》材料四:(高祖)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殒命亡国。———《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两汉时期刺史制的发展变化。(2)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汉末年改州为牧的目的和结果。(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为什么说汉初实行封国制是“矫枉过正”?

网友回答

(1)州开始设置时是监察区,到东汉末年实际成为行政区;刺史最初为监察官,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郡县官吏,东汉末年,改刺史为牧,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最初级别不高,到东汉末年由朝廷重臣出任,掌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刺史初设时没有固定的治所,东汉光武帝时,开始有固定治所。(2)目的:加强地方政治军事力量,镇压农民起义队伍,维护东汉统治。结果:使刺史失去监察官的作用,成为地方长官,且权力不断膨胀,形成许多割据势力,造成了东汉末年军阀的割据混战。(3)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封同姓子弟为中央专制王朝的辅弼,因此汉朝封了大批刘姓子弟为王,但封国的存在对中央集权必然是离心力,结果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反而对中央王权构成重大威胁。解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和利益,维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就需要维持相对廉明的吏治,因此,创建了一套严明的监察制度,并且不断地加以发展、完善。汉承秦制实行了一套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从汉武帝开始便设立刺史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西汉建立后,高祖刘邦吸取秦未分封,二世而亡的教训,分封诸侯,推行郡国并行制,开创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的新体制。西汉的地方统治体系是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由于西汉初年经过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国家处于长年战乱动荡后形成的局面。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