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2-16 17:20:50

开天辟地观后感

网友回答

开天辟地讲述的,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段时期的历史事件。通过这部影片,我们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前期领导者,领略了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邓中夏等一大批青年共产党人的风采,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上个世纪初叶的中国是怎样处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了解了当时的爱国志士们是怎样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途径,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光辉意义。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使先进青年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着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可以说五四运动以其独特的启蒙性和开创性独立于第一次历史巨变与第二次历史巨变之中,五四运动不仅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而且在中国社会进程中也具有划时代性的标志。
  如今,当我们戴着光芒四射的团徽,站在火红的团旗下高唱我们自己的团歌,怎能不为之自豪?回想着那五四运动激情澎湃的一幕幕,怎能不为之骄傲?听着那似乎仍在耳边缭绕的口号声,又怎能不为之激动?
  我们作为21世纪世纪的先进青年,21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青年昭示着未来,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只要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就能乘风破浪、与时俱进!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朋友们,让我们向《开天辟地》中的革命先辈们学习、致敬吧,让我们在新的世纪,用自己的行动,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团结一致,永远跟党走!

网友回答

这两天,我观看了一部大型电视剧《开天辟地》。它讲述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所经历的历史事件。
  
  这部电视剧让我们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领略了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邓中夏等青年共产党人的风采;了解了当时的爱国青年们是怎样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途径,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意义。日本军阀就像一层厚厚的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而中国共产党是一片晴空,将中华民族从乌云中解救出来的一片晴空。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人民新的觉醒,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春笋大量涌现。很多当时的热血青年上台演讲,游说各地各阶层人民,鼓励大家团结一起反抗军阀、反抗卖国的政府。他们奋勇崛起,抵制日货,鼓舞群众……他们满腔热血,为了中华的黎明而奋斗着。
  
  电影是短暂的,但带给我的震撼是无限的。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更加努力吧!
  
  观看了《开天辟地》这部电视剧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使我更加憎恨那可恶的日本侵略者,因为他们犯下了惨不忍睹的滔天罪行!
  
  那时的中国,非常混乱。就仿佛一片没有开辟的天地一般,那么,是由谁来“开天辟地”呢?那就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来保家卫国!可以说,是他们开辟了一个焕发生机的天地!让一个有一个地方恢复往日的和平!他们真伟大!同时,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惨案。让中国的领土一步一步遭受破坏,让中国人民的心灵一步一步被创伤!日本鬼子真可恶!南京大屠杀……它们都严重得伤害着中国人民!日本鬼子真可恶!
  
  日本侵略中国,让中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们抢走了中国太多,什么金银珠宝、文化遗产……他们实施的“三光”政策更是极大的变态行为。所谓的“三光”就是指日本人再在中国境内实施的1、杀光,2、烧光,3、抢光。是他们让更多的中国百姓流离失所。
  
  中国百姓不能再让他们这样为所欲为了。我国人民组织了一个联合抗日军队,中国人民团结了起来,联合抗日。最后取得了胜利!——一个名叫共产党的光荣组织!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中国,一个繁荣、富强、和谐、文明、发达的国家。她同样需要我们这一代来保护,不然,那不堪回首的历史还会重演!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开天辟地》让我明白了太多。
  
  开天辟地
  所讲述的,正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段时期的历史事件。看了这个电影,我们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以前的领导人,领略了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邓中夏等一大批青年共产党人的风采,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上个世纪初叶的中国是怎样处在民族灭亡的关头,了解了当时的爱国志士们是怎样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途径,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光辉意义。
  
  以后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我不会忘了为解放祖国而牺牲自己和亲属的革命者。我们会继承他们的精神为祖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贡献。这样才不会让过去的悲惨的故事故伎重演。
  
  同学们,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是我们的责任,所以请大家也为祖国尽自己的义务!

网友回答

传说世界在最古、最初的时候古时有一个人叫盘古,他出身在一个好像是封闭的鸡蛋里面。蛋里没有声音和阳光,经过好多年的孕育,一个生命诞生了,他就是力大无比、充满智慧的英雄——盘古。
    刚开始的天和地,相距是很近的。盘古只能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把天撑着。他有一尺高,天也有一尺高。他有一丈高,天也有一丈高。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已经是一个9万里高的顶天立地的巨人。这时天和地重合的可能已经不再存在了,盘古开天辟地的重任也完成了,他耗尽了所有的能量,死了。
    盘古死后,他的气成了风和云,声音成了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肚子、脚趾和两个肩胛变成了五岳,血液化为江河,汗水和泪水变成了树木花草,汗水和泪水也化成了雨露甘霖。
    盘古把一切献给了他亲手开辟的世界。正因为他的无私奉献,才开创了我们现在这美好的世界。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盘古一样,关爱他人、无私奉献,那么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网友回答

自从盘古开天劈地起,我们的先人就一直在不停地寻找探索一条能让国富民强的道路,
  
    《开天辟地90年》观后感。经过数世纪的风云变换,19世纪以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从1840年到1905年的65年中,中国人民一直笼罩在列强侵华战争的硝烟之中。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国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通过一个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跌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黎明的曙光。
    今年我们怀着满腔豪情又迎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了《开天辟地》这部电视剧。《开天辟地90年》是献给伟大祖国的贺礼。电视剧《开天辟地》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成长,放在近现代史的宏大的背景中,展示了共产党在历史中的主旋律。这部电视剧始终围绕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条主旋律,让人们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在无比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塑造了共产党人一心为公和无所畏惧的光辉形象。在中国“开天辟地”象征着伟大的首创精神。他是打破一个旧的黑暗和浑沌的世界,开辟一个晴朗而纯净的天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是黑暗而又混沌的世界。在以后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革命的先驱们用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开辟出一片暂新的天地。电视剧《开天辟地》非常好的完成了从神话到现实的诠释。因为“开天辟地”首先让我们想到中国一个伟大的神话,就是盘古开天地。用这样一个神话象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这里面包含着很多很多深刻的底蕴。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岸巨人的诞生,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的开端。
  
    《开天辟地》确实把中华民族的追求和理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中国人民的选择和共产党的伟大都深刻的揭示出来了,它不但描述了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内有军阀混战、外受帝国主义欺辱这样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民族的独立而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还挖掘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党史,触及了过去有很多空白的事件和人物,
  
    另外,这个剧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剧中,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不再是脸谱化的人物,在历史过程中,这几个人物都是对等的。它在详细地诠释了孙中山、李大钊和陈独秀革命先驱的同时,又展现了毛泽东在当时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列宁主义,并把它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形成思想。还详细地表现了毛泽东敏锐的洞察力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非凡的组织能力。再有,在《开天辟地》里,把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期,所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展现出来了,让周恩来这个光辉形象更加的丰满了。蒋介石的阴险狡诈和那种特殊的笑声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开天辟地》吸引我们走进这批革命伟人的历史,从他们的历史中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他们,这是《开天辟地》中人物塑造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我想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教育了我们普通百姓的,更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了的历史教材,让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革命选择中国共产党来完成其历史使命,不是偶然的,这是历史的必然。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怎样为中国的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今天的政权又来得多么地不容易。水能载舟,也可以覆舟。要做一个爱国家爱民族的人。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享受到幸福美好的生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过去,要牢记历史,因为这是一个民族的“魂”。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风风雨雨,她的丰功伟绩已载入史册,万古不朽。让我们携起手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历史使命,坚持信念,开拓进取,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

网友回答

《开天辟地》所讲述的,正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段时期的历史事件。从中我们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前期领导者,领略了毛泽东邓颖超、邓中夏等一大批青年共产党人的风采,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上个世纪初叶的中国是怎样处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了解了当时的爱国志士们是怎样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途径,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光辉意义。
  
  很多当时的热血青年,纷纷上台演讲,游说各地各阶层人民,鼓励大家团结一起反抗军阀、反抗卖国的政府。这在当时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带头青年的结局往往是牢狱之灾,乱棍之刑,可是影片中的北大学子各个站在抵抗政府的第一线,丝毫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他们奋勇崛起,抵制日货,反抗政府,鼓舞群众,虽然是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仍是满腔热血,为了中华的黎明而努力着。
  
   陈独秀、李大钊也纷纷演讲,掀起一片热潮,北京天津都沸腾了,陈独秀更是被捕入狱,也激起了全国青年对政府的谴责;毛泽东更是湖南方面的主力人员,既是学堂的老师,也是报纸的笔者,他把他的思想都融入到了文章里,与李大钊一见如故,畅谈很久。上部以陈李二人前去上海的背影结束,相信下部更加跌宕起伏。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了解了很多很多,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中学的课本上、存在于老一辈的心里,它以真实的画面再现了那些时而惊心动魄时而感人肺腑时而又痛心疾首的画面。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一次次的失败又重来。无数的党员倒下了,无数的党员又加入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奋斗着,这一种信念已然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中,根深蒂固。
  
   电影是短暂的,但留给我们的震撼却是无限的,我们深深地知道: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做为一名少先队员,一名未来的祖国建设者,我应该努力奋斗,好好学习,克服各种困难!虽然我这一学期没有考好,但我下定决心:下一学期一定要考一个好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

网友回答

我觉得盘古是个坚持不懈的人,因为盘古开天劈的后,怕天和地再合拢,于是就站在天和地之间,不敢挪身一步。就这样,他一共坚持了18000年,终于使地和天都变得非常牢固了。可是他自己却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
  我还觉得盘古还是个无私奉献的人,因为他死后,还惦记着我们:他口里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手和脚变成了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肌肉变成了土地;牙齿和骨骼变成了金属、坚石、珍宝,就连身上的汗水也变成了雨。
  是盘古那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创造了现在的世界,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呀!
  读了《盘古开天辟地》这篇文章后,真没想到盘古是用自己的智慧、信念、毅力、力量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用自己的身体化为了世间万物,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光明。他让我看到了不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拼尽全力认准一个道理,坚持到底。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英语有时我们会很难记住单词,那我们就只有多读、多背,多写直到把单词记祝语文我们会碰到写作文时不知如何着手,那我们就只有多看书多看各种各样的报纸······让自己增多知识,增多各种词汇,让自己写作文时有事可将,有话可说。当我们的数学碰到计算老是出错,那我们就只有多做多练,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贵在坚持,盘古就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
  古时有一个人叫盘古,他出身在一个好像是封闭的气球里面。气球里没有声音和阳光,经过好多年的孕育,一个生命诞生了,他就是力大无比、充满智慧的英雄——盘古。
  后来盘古变成一个超大的巨人。再后来天塌下来了,盘古顶天立地把天撑着。他有一尺高,天也有一尺高。他有一丈高,天也有一丈高。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耗尽了所有的能量,死了。
  盘古真是太厉害了,居然能顶天立地!他勇敢、聪明、坚强,真是个英雄!要是没有他,我们人类肯定过不安宁。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像盘古开天辟地一样做英雄。只要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力大无比像盘古,啥事都能做成。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我很喜欢它里面《盘古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传说很久以前,天地合在一起。有个叫盘古的巨人诞生了,他把天地辟开,双手托起天,两脚踏着地。盘古累了,老了,怕天地又合在一起,于是,就把自己变成了顶天立地的大柱子,永远支撑在天地之间。
  我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不管干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就像盘古一样,经过一万八千年醒过来,又用一万八千年把天和地撑开,在漫长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着不放弃。以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就要学习盘古坚持到底的精神。比如说:在运动会上,当我跑着跑着没有力气时,我就想想盘古,坚待到底就是胜利。学习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灰心,不放弃,一点一点地积累,直到弄明白。

网友回答

1921年夏,从上海里弄里三三两两地走出一群人。他们之中有些人穿着长衫,有些人系着领带,身着西装。他们说着各地的方言,消失在上海近郊的黑夜里。几天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这群人又聚集到了一起。湖面细雨如丝,那艘精巧的画舫里,突然传出了低声的呼喊:“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微弱的呼喊声迅速淹没在雨声中,然而,在中国大地上,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正在迅速汇聚,它将推动着中国革命的红船,扬帆起航。
  
   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这是——
  
   石库门——红色火种传播地
  
   2001年5月22日,晨光初露,日影投射在上海那幢著名的石库门房屋上。这幢房子始建于1920年秋天,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外墙青红砖交错,有着浓厚的中西合璧色彩。这里就是闻名中外的中共“一大”会址,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
  
   那带有殖民色彩的矾红色半圆形门楣,呈现巴洛克式卷涡状水草花式。粗重厚实的花岗岩门洞下,如潮的人群正从全国各地涌来,瞻仰红色火种的传播地。叩响那对黑色石库门上的闪亮铜环,人流与历史在这里交织,肃穆与景仰凝聚成一种力量。陈列柜中那些泛黄的书卷,是开启历史大幕的钥匙,而那如织的人流不断地探寻着历史的足印,留下的是一长串崇敬。
  
   记者跟随前来瞻仰会址的人潮,从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弄)鱼贯而入。80年前,1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共“一大”代表是否就是从这里步入会场的呢?
  
   会址的建筑格局恢复得与80年前别无二致。建党80周年前夕,这里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整修。会址纪念馆的流沙玲副书记告诉记者:“这所革命的老房子曾经遗失了近30年,解放后重新发现它时,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已成了‘恒日福面坊’,面目全非。”
  
   1951年4月,经过半年勘查,中共上海市委找到并确定兴业路76号、78号 为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市委组织有关部门按当年原貌进行全面修缮,所有的家具、陈设均根据有关当事人的回忆按原样仿制。从它被发现的那刻起,对它的保护和修缮从没有停过。“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保持着这块革命圣地一如既往的风骨。
  
   石库门下,乌漆实心厚木门内是一方狭长的小天井,一间18平方米的客厅被挡在6扇落地玻璃长窗后,中央长形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桌上放着紫铜烟灰缸、铜制立式火柴盒、白瓷茶具,还有一只荷叶边粉红色花瓶。桌子四周围着十五张椅子。
  
   树德里——历史的大会在这里召开
  
   1921年7月23日晚,上海望志路106号那扇黑沉沉的大门后,谱写着中国革命史诗的起首句,它的韵律深沉而又凝重……采访小组的记者把这里作为一个开端,探寻起革命先驱昔日的足迹。
  
   1921年夏,操着湖北、湖南口音的,江西、山东、广东、贵州口音的,乘长江轮、坐长途火车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们朝着同一个目的地——上海汇拢。他们行动秘密,毫不声张,以至于1952年,谢觉哉在回 忆当年的情景时说:“一个夜晚,黑云蔽天,忽闻毛泽东同志和何叔衡同志即要动身赴上海,我颇感到他俩的行动突然,他俩又拒绝我们送上轮船。后来知道,他俩是去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大会。”
  
   乳白色荷叶边灯罩下,在1921年7月23日那天曾散发出黄晕的灯光,屋外是沉沉的夜,它像是要指引摸黑前行的路人。对着望志路寓所前门的是一畦畦菜地,四周蔓草丛生,行人稀少。
  
   望志路106号是李汉俊和哥哥李书城的寓所。李书城早年追随过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北洋军阀陆军总长,“李公馆”的特殊背景和寓所周围清冷的环境,使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夜幕下,代表们陆续到达会场,围坐在长桌四周,8点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这一天,距离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还不到一年时间。
  
   出席“一大”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共13人,代表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两位著名的共产党人陈独秀与李大钊未能出席。
  
   二十四岁的张国焘被推选为会议主持,毛泽东和周佛海担任记录。张国焘在报告了大会筹备经过之后,提出大会的议题,即制定党的纲领、实际工作计划和选举中央机构。他还念了陈独秀交给陈公博带来的信,信中谈了四点意见:“一、党员的发展与教育;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运用;三、党的纪律;四、群众路线”。
  
   北京代表刘仁静坐在马林身边,把张国焘的话译成英语,讲给马林听。会上,马林代表共产国际致词:“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共产国际增添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增添了一个东方战友。”马林在会上滔滔不绝,讲了很长时间。
  
   散会后,代表们分批走出“李公馆”。和大多数上海人一样,寓所前门望志路106号是关着的,代表们经后门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弄)离开会场。据有关人士介绍,这是中共“一大”惟一一次代表全部到齐的会议。
  
   博文女校——代表们曾经的住所
  
   除陈公博偕夫人住在南京路大东旅社外,大多数代表住在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博文女校内。几经努力,记者被允许去博文女校原址采访。记者从贝勒路树德里(今黄陂南路374弄)向前步行100多米,右转弯,同样是一座老式的石库门房子,一楼一底。如今,这里已经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列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刘荣珠说:“为了保护这幢建筑,纪念馆将空置的博文女校原址利用起来,有人住在屋里,还可以做些日常维护。”博文女校面积不大,二楼曲尺形走廊尽头,第二进房间是代表毛泽东和何叔衡曾住过的屋子,现已恢复原状:窗户边放着老式的小书桌,两张木板床上铺着草席,呈丁字形摆放,中间放着竹制书架,屋里一尘不染。刘荣珠说:“当年从上海里弄里认出这幢房子时,以前的博文女校已是当地文化局的职工宿舍。前些天,这里的老住户回来看过,还拍照留念了。”
  
   “一大”召开时,有9位代表住在博文女校。当时正值暑假,师生都已离校。博文女校开办于1917年,董事长是黄兴夫人徐宗汉,校长黄绍兰。代表们的住宿是李达夫人王会悟具体安排的。当时,王会悟参加了上海女界联合会,担任《妇女之声》的编辑,与徐宗汉、黄绍兰关系很好。她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向黄绍兰校长租借教室,作为代表们的住宿地。黄绍兰一口答应下来。
  
   会议7月25日、26日曾休会两天,起草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等会议文件。根据马林在第一次大会上的提议,推选成立了起草纲领和工作计划的委员会,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组成。经过休会两天紧张地工作,起草了党的纲领和决议。
  
   然而,今天会址纪念馆的展示厅里,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却没有中文原本。一些党史专家告诉记者:“党的‘一大’起草的纲领和决议的中文文件极其珍贵,可惜由于我们党长期处于战争环境,这些中文原件以后都散失了,现存的只有俄文、英文两种译本。俄文译本原存于共产国际,50年代由苏共中央作为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档案资料,移交给中共中央。英译本是陈公博192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写的论文《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的附录。”
  
   7月30日晚,举行中共“一大”第六次会议。会议依旧在八点以后举行。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出席了会议。原定议程是由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对会议讨论的各项问题发表意见,然后讨论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
  
   代表中,只是周佛海没有来,据说,当时他闹肚子,出不了门,只好独自一人躺在博文女校楼上的地板上。
  
   会议刚开始不久,会场后那扇虚掩着的后门突然闯进一个穿着竹布长衫的中年男子(后据有关人士回忆,此人是法租界巡捕房探长程子卿),他朝四下环视一周。代表们问他干什么,那人含糊其词地说:“找社联王会长?”又说:“对不起,我找错地方了。”然后,匆忙退出。距李汉俊寓所第三家确实是上海各界联合会的会所,但各界联合会没有会长,也没有人姓王。马林问代表,是否认识此人,代表们都说不认识,富有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当机立断:“一定是密探,我建议会议立即停止,大家分别离开。”
  
   会议被迫中断,出席会议的人员除李汉俊和陈公博外,立即离开了会场。十来分钟后,法国巡捕房派了一个法国总巡、两个法国侦探、两个中国侦探、一个法国士兵、三个翻译共9个人包围了李汉俊家,并进入室内搜查盘问。他们翻箱倒柜,足足搜查了一个多小时,除查到了一些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外,没有发现可疑的物品。室内抽屉里放着一份党纲草案,因为涂改得很凌乱,字迹模糊,被巡捕房的人当做无关紧要的废纸,踩在脚下。闯入者一无所获,离开后,还在这所房子周围布下暗哨,监视进出人员的行动。
  
   老渔阳里2号——里弄里的中央工作部
  
   当晚12点左右,代表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也是陈独秀寓所。
  
   老渔阳里2号离会场不远,5月22日,记者花了些时间,在上海老城区一条条狭小而又繁忙的马路间寻找。在淮海中路临街的水果摊边,一位六十多岁的胖大妈坐在里弄口乘凉。她不知道老渔阳里2号在哪里,却反问:“你们是找陈独秀的老房子吧?呶,在那边,门口有块牌子。”老太太露出了一脸笑容。才十来步路,记者就看到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地———《新青年》编辑部。黑色的大门紧闭,锈迹斑斑的门环贴在门上,看上去是上海里弄再普通不过的老式墙门。只有左侧一块汉白玉的纪念牌还能说明这里是《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寓所。记者用力地敲响门环,门里出现一位睡眼惺忪的妇女,她说:“来参观的人太多了。”她指着自己居住的房间说:“里面还有一块纪念牌呢。”五、六平方米的房间堆着一些家什,在长沙发上,一块汉白玉的牌子告诉人们,这间不起眼的屋子曾是中央工作部所在地,毛泽东也曾在此工作过。
  
   “一大”代表消失在黑夜中后,在这间屋子聚会,决定转移会址,几天后,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诞生了。
  历史像一位老人,从容地安排着一切。法国巡捕的侵扰,虽然没让代表们受到直接损失,但代表和会址均受到监视,会议已不能在上海继续进行。为了安全,必须改变开会的地点。有人提出转移到杭州继续开会,但大家觉得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后来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可转移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嘉兴南湖环境幽静,游人少,而且距上海又近,交通方便。代表们采纳了她的意见。
  茫茫大上海——寻访代表后人
  对中共“一大”的采访已经进行了两天,记者在繁华的上海大街和里弄穿梭,总算采访到了全部的旧址,也采访到了众多知情人。但有一个念头一直在我们心中缠绕:“一大”代表是否还有后人在世呢?虽然“一大”距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80年,但我们似乎有一种预感,在这片大上海的茫茫人海中,肯定能找到“一大”代表的后人。事实证明我们的预感是正确的。就在我们打算离开上海的时候,偶遇会址纪念馆研究员陈绍康,他透露,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有2位代表的子女生活在上海。一位是王尽美的儿子王杰,另一位是刘仁静的女儿刘文澜。在陈老不遗余力的帮助下,几经波折,记者终于得到了他们的住宅电话号码。两位老人听说是要谈谈自己的父亲,欣然应允。
  5月22日夜,记者驱车赶往康平路找寻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儿子王杰。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一听是去康平路,肃然起敬:“那里住的可都是这个。”他竖起了大拇指。80年过去了,上海的夜依旧凉爽而湿润,然而,租界没有了,一路行来,沿街的外企办公楼高耸入云,但早已是另一番天地了。王杰已逾古稀,当年王尽美赶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时,他还在母腹中。老人是随军南下干部,后调至上海交通局任局长,今日他还保持着军人的习惯:穿军裤,着布鞋,随和而平易,一口山东口音,声若洪钟。谈起王尽美,老人颔首而笑:“我父亲去世时,我才三岁,知道的不详尽,大多是听我奶奶讲的。”墙上显眼位置挂着王尽美的遗像。王杰说,这张照片还是奶奶藏在老家土墙里才保存下来的。王尽美长期离家在济南进行党的活动。反动军队知道王尽美是共产党员,经常到他莒县的祖屋骚扰,有一次还抓走了王杰的奶奶,幸好邻居凑了些钱,才赎出来。老人还记得王尽美去世时留下的遗言,虽然这份遗书上只字未提自己的家庭,却道出一名共产党员最真挚的期盼“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
  道别时,王杰老人固执地要到家门口,目送我们离开。
  5月23日,记者驻留上海的最后那天早晨,我们拜访了刘仁静的女儿刘文澜。这个名字让人感到如此熟悉。安顺路那个小区绿树环抱,鸟鸣阵阵。刘文澜搬入新居不久,屋里清爽、明亮。她长得极像照片上的刘仁静。刘文澜和丈夫陈良廷曾合作翻译过《乱世佳人》、《教父》等书,名字为人熟悉也就不足为怪。说到从事翻译工作这一点,刘文澜说:“是受父亲的影响”。刘文澜饶有兴趣地讲述了刘仁静生活中的许多趣事。刘仁静有一次偕妻子到上海看望女儿、女婿。他和女婿陈良廷坐在一辆三轮车上,谈着谈着,刘仁静冷不丁地问了一句:“你是党员吗?”陈良廷说:“不是。”刘仁静不再做声。刘文澜笑着说:“后来,我爱人说,我父亲听说他不是党员,一脸不高兴,他还是相信党的。”令人惋惜的是,1987年8月5日,85岁高龄的刘仁静清晨外出锻炼时,不幸被公交车所撞而去世。刘文澜说:“父亲的追悼会是在八宝山开的。”告别时,我们看到刘仁静的外孙女陈造容正在创作一幅以中共“一大”为主题的水彩画:杏黄的背景下,映射出淡淡的“一大”会址背景,一团鲜红的烈焰衬托着镰刀、铁锤,欲喷薄而出。她说:“这是为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创作的。”
  南湖画舫——中国共产党的摇篮
  5月23日时近正午,中共“一大”会址前,人流如潮,董必武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挂在展厅的结尾,面对它的是南湖上那艘精致的画舫。
  嘉兴南湖与大运河相连,分东、西两部分,形如两鸟交颈,故雅称鸳鸯湖。比起杭州西湖来,嘉兴南湖显得小巧而精致。湖面不大,当年虚称八百亩,如今经航空摄影精确测定为624亩。放眼望去,湖的四周镶着一圈依依垂柳。
  1921年,7月30日,上海望志路会场遭到破坏后,王会悟与部分代表提前赶到嘉兴,在市内张家弄鸳湖旅馆租下两间房,并托旅馆的账房雇了一条游船。另一部分代表们在第二天到上海北站,乘车南下。陈公博则因30日晚开会时的变故,31日黎明他住宿的大东旅馆又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心有余悸避走杭州,到灵隐寺安心静养去了。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不便继续出席会议,没有同行。
  在嘉兴城老城区,记者找到那时被称作张家弄的马路。如今嘉兴已将其拓宽改称“勤俭路”。据当地的地方志专家介绍,旧时张家弄是嘉兴城最热闹的处所,唱戏的、变把戏的、说书的,济济一堂。王会悟当年租下的鸳湖旅馆,在当地属“星级”较高的。然而,它的繁华只能在南湖纪念馆的展厅中才能看见了:两层回廊式结构,颇有气派。50年代嘉兴旧城改造,鸳湖旅馆也随即灰飞烟灭,向老一辈的人打听,才知道它的位置是今天勤俭路上的人民剧院。5月25日上午,记者找到人民剧院后门,一群剧院工作人员正在拆洗座套。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工人说,鸳湖旅馆就是这里,要说它的历史,那就长了,以前它对面是五芳斋粽子店,热闹着呢,后来拆了。
  赶往嘉兴城的中共“一大”代表,或许当时就从记者所在的位置上,缓步走向南湖的狮子汇渡口,开创了一段伟大的历史。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如今成了揽胜之地,东南方那艘精致画舫停泊岸边,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当时红船就停靠在这前后一百米左右的方位,那时这里是很僻静的。”
  1921年7月31日上午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南湖附近的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借用一叶小舟登上租下的中型画舫。这一天是阴天,间有小雨,湖面上有四五条游船,代表们叫船主把船泊在比较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泊船东南向斜对着南湖湖心岛的烟雨楼。湖上细雨如丝,听来如军士衔枚急走。王会悟坐在船头望风。开会时,还特意将带来的麻将牌倒在桌上,以掩人耳目。船舱里,金碧辉煌,每根柱子都刻着金色盘龙。四壁雕着金色的花卉、耕牛、人物、飞鸟。横匾上镌“湖光彩月”。
  甩掉跟踪的密探,远离人喧车嚣的上海,如此安谧,如此秀丽,浅绿色的湖上飘着翠绿色的菱叶,中共“一大”最后一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午后,小游船增多,湖上到处是留声机唱京戏的声音,酒龙诗虎,呼卢喝雉,一派喧闹。5点左右,湖上出现了一条小艇,代表们以为是政府巡逻艇,曾暂时停止开会,当得知是私人游艇后,会议照常进行。那张被密探忽视的“废纸”,成为代表们字斟句酌的文件。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纲领》第一条为: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党纲明确地声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以及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为理论建立的。接着在南湖的这艘游船上,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并选举党的中央机构。
  下午6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一大”圆满结束,代表们当夜离开嘉兴城。
  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那艘在波涛中轻轻摇晃的画舫,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摇篮 你看看行么??

网友回答

大约在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以前,太阳系的地球上。而这时地球上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人类的祖先盘古便在浑圆体的核心中孕育而成。
  盘古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当他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睁开了眼睛。可是周围一片黑暗,他什么都看不见。急切间,他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浑圆体破裂了,沉浮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轻而清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盘古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的诞生于天地之间。
  盘古在天地间不断长大,他的头在天为神,他的脚在地为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如此一日九变,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长。盘古就这样与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万年。
  盘古想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于是他微笑着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刹那间,他的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两眼中的液体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清风和云雾;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

网友回答

《 开天辟地90年》所讲述的,正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段时期的历史事件。虽然我们只是看了影片的上部,仍感触很深,我们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前期领导者,领略了毛泽东邓颖超、邓中夏等一大批青年共产党人的风采,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上个世纪初叶的中国是怎样处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了解了当时的爱国志士们是怎样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途径,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光辉意义。
  
    当时很多热血青年,纷纷上台演讲,游说各地各阶层人民,鼓励大家团结一起反抗军阀、反抗卖国的政府。这在当时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带头青年的结局往往是牢狱之灾,乱棍之刑,可是影片中的北大学子各个站在抵抗政府的第一线,丝毫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他们奋勇崛起,抵制日货,反抗政府,鼓舞群众,虽然是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仍是满腔热血,为了中华的黎明而努力着.......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了解了很多很多,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中学的课本上、存在于老一辈的心里,它以真实的画面再现了那些时而惊心动魄时而感人肺腑时而又痛心疾首的画面。一次次的跌倒又爬起,一次次的失败又重来。无数的党员倒下了,无数的党员又加入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奋斗着,这一种信念已然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中,根深蒂固。
  
    电影是短暂的,但留给我们的震撼却是无限的,我们深深地知道: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医学研究生,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应该努力奋斗,虚心受教,做好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克服各种困难!!!

网友回答

开天辟地读后感
   《开天辟地》描述了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人在五四爱国运动中的爱国情怀,其积极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唤醒国民,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断奋斗的壮丽画卷。它为中国的前进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四运动决不是凭空发生的,也不是单靠少数先进分子的主观意愿和决心就能够发动起来的。它是历史大趋势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爱国救亡怒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说到底,人们被那时祖国苦难境遇激发出来的满腔悲愤,对创造合理的新社会的强烈追求,是五四运动能够发生的内在动力。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暴露出帝国主义霸占中国的野心,深深地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当时的中国军阀政府的无能和卖国嘴脸激怒有良知的中国人民,以具有先进思想为代表的一批倡导者,在全国青年学生中发起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并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涉及到各个阶层。
   五四运动一发生,人们看到: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出现席卷全国、有着各社会阶层民众参加的声势**的群众运动。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从来不曾有过。
   五四运动前夜,中国大地似乎笼罩在一片黑暗中,革命处在低潮。北洋军阀中的八路系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着中央政府,正在叫嚣“武力统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