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某校高三(1)班

发布时间:2021-02-18 02:12:04

2006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高三(1)班学生开展了“构建和谐江苏”专题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以下一些资料。

材料一:2004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生产

总值

比上年增长

城乡就业人员

比上年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上年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比上年增长

社会治安状况满意率

创业环境满意率

15512.4亿元

14.9%

4482.5万人

13.9

万人

10482元

13.1%

4754元

12.1%

94.85%

80.7%

材料二:据江苏省城市经济调查局近期在全省13个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开展的“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调查”显示,67.4%的居民认为当前苏南、苏中、苏北的生活水平差异很大;40.8%的居民认为江苏的科技发展水平“一般”或者“有待提高”;30.5%的居民对目前江苏的教育环境表示“不满意”;19.0%的人对江苏的自然生态、社会环境不满意。

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江苏在“两个率先”、“富民强省”目标的指引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体说来,已经初显和谐之相。和谐是江苏发展的主基调,但不谐之音依然在响。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江苏“和谐之相”和“不谐之音”的主要表现。

(2)构建“和谐江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和谐之盼”和你对江苏发展“和谐之路”的认识。

(3)就“构建和谐江苏”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依据。

课题1:                                                                        

依据:                                                                         

课题2:                                                                      

依据:                                                                        


网友回答

答案:

(1)“和谐之相”主要表现在:江苏省近年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就业状况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公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居民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不谐之音”主要表现在:江苏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科技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教育环境不尽人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亟待改善。

(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3)要求从发展生产力、分配政策、就业和社会保障、国家职能、自主创新能力等与构建和谐江苏有关的方面设立课题。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