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躺在一棵青杨树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07:55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我躺在一棵青杨树下喻晓  没有什么人文景观需要阅读,也没有多少历史需要诠释,一幅没有装裱、没有卷曲、也没有折叠过的巨画,摊在你面前,赏析它不仅需要眼睛,更需要心灵。  我索性躺在草地上,让厚厚的秋草作为我舒适的床榻。在这样的地方睡上一觉,哪怕是迷糊一会儿,也是一种享受。  身旁是一棵独立的青杨树,浓叶如撑开的巨大华盖。  太阳在高天缓缓移动,我的脸触到了她温馨的手,感觉到了她的爱意。  饮着浓酽的秋光,青杨树明显地处于微醺状态,他一身盛装,在微风中伸出热情的手臂,好像要把我揽在他的怀里。  在阿尔泰山脉的整个秋季,所有的树都在化妆,都在打扮自己,但没有哪一种树的装扮比青杨树更艳丽更耀眼的。当你从乌鲁木齐出发,穿过无数的平原、草地、沙漠和山峦之后,来观赏阿尔泰的秋色,你最先看到的,必定是青杨树,让你最激动最感叹的也必定是青杨树。  一柱冲天的大火。  一面鲜红的旗帜。  每一片叶子都在阳光下燃烧,在秋风中舞蹈,那么自豪地放肆地炫耀自己的美丽。他好像在说,要靓就靓个彻底,要争就争个第一!  秋天是阿尔泰山的节日,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最佳舞台。  火红的青杨树,率领阿尔泰山所有的白桦、红松、云杉,还有野蔷薇、秀线菊、黑醋栗,以及各色各样的秋草,一齐燃烧起来,到处涌动着斑斓的波涛。  阿尔泰山成了一个无边的时装广场,一个激情燃烧的世界!  火红的颜色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大地,映红了整个阿尔泰山!  青杨树成了秋天阿尔泰山一道绚丽的阳光,照亮了所有的生灵。  人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看阿尔泰的秋色,能够看到如此美丽的青杨树,就可以满意地说:此行不虚。  我躺在青杨树下,周遭是草的香味,树的香味,阳光的香味。我凝望着一片一片红亮的杨树叶,寻觅时间的足迹。我来到阿尔泰山已经好几天了,看到树的颜色几乎一天一个变化,变得越来越浓郁,越来越艳丽,好像冥冥中有一位巨人,在涂抹油彩,创作她的杰作,而她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在并不太长的秋季完成。  我读红叶上的文字,那是风、雨和阳光联袂写成的。写了些什么?当然是关于生命的诗,关于生命的赞歌。一个生命,绿时,绿得蓬勃;红时,红得热烈;辉煌,就辉煌到极致。他们在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的挑战以后,对生命作了一次极成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展示。风,在轻轻地摩挲着具有金属质感的叶片,弹奏着明亮的欢快的乐曲,在诉说着对太阳、大地和这个季节的感激。  风姿绰约的青杨树,就这样骄傲地站在我的身旁。  我感到了一个有着伟大灵魂的生命,屹立在秋天的哈纳斯湖畔。(《中华散文》2004.7)1.到阿尔泰山观赏秋色,为什么作者说“你最先看到的,必定是青杨树,让你最激动最感叹的也必定是青杨树”?2.作者在文中说“在这样的地方睡上一觉,哪怕是迷糊一会儿,也是一种享受”。请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得到了哪些享受。3.本文是对青杨树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的赞美。请你从文章中心出发,谈谈作者推崇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人生。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两个小题。(1)文章最后说:“我感到了一个有着伟大灵魂的生命,屹立在秋天的哈纳斯湖畔。”作者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2)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答案:因为秋天里的青杨树像火一样红,它像“一柱冲天的大火”“一面鲜红的旗帜”,与平原、沙漠的单调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最能引人注目。青杨树的红色点燃了整个阿尔泰山的激情,它是阿尔泰山美的象征,是阿尔泰山生命活力的体现,从它身上人们可以读出生命的意义,因此,它也最能感动人,让人感叹。  解析:本题考查散文的概括信息的能力,可以从文中概括。  2.答案:①可以观赏一幅自然的巨画,②厚厚的秋草好像舒适床榻,③青杨树为他撑起了巨大的华盖,④有太阳温馨的爱意,⑤周遭是草的香味,树的香味,阳光的香味。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  3.答案:作者在赞美青杨树时说“一个生命,绿时,绿得蓬勃;红时,红得热烈;辉煌,就辉煌到极致”,告诉我们,人生不论在哪一个生命时段都要尽情地绽放生命之花,让生命带给世界最美的图画,尤其是在经历生活的艰难之后,尽力展示自己的成熟与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4.答案:(1)①在内容上,升华文章中心。作者用了拟人手法,告诉我们青杨树在作者心中已经不是一棵树了,它已经升华为一个高大的人,说明作者本文不只是在写树,更是在赞美人,赞美像青杨树一样有火热的激情、生命灿烂辉煌的人。②在结构上,起到总结全文、收束全文的作用。  (2)文章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来渲染青杨树的特点,让人们感受青杨树的灿烂辉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给人深刻印象。同时这些手法的运用,也使文章形象生动,特点突出,内涵丰富,语言优美,使文章像诗一样含蓄蕴藉。  解析:第(1)问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第(2)问考查文章使用的艺术手法。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