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1.这段文字证明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论证的是 [ ] A.富贵不能淫 B.贫贱不能移 C.威武不能屈 D.不食嗟来之食 3.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若吃了“嗟来之食”的后果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这里“积极意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是 [ ]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6.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施舍:慈善家:7.“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这句话的问号表示 [ ]A.疑问B.反问C.设问8.那个穷人不受嗟来之食是因为[ ]A.他知道富人并不真心给他饭吃。B.他怕吃了富人的饭,要为富人办事。C.他有气节,宁可饿死,也不吃饭。D.他知道,嗟来之食的味道不好受,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富人侮辱性的施舍。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2.B3.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4.教育人们再穷也要有骨气。5.A6.给予不取代价,对人关怀,富于同情心的人。7.C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