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 ① 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时河南程颢与弟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 翻译

发布时间:2020-07-09 20:20:46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 ① 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时河南程颢与弟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 翻译

网友回答

小题1:⑴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4分,个1分)小题2:C小题3:⑴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分)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2分)小题4: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2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 小题1:试题分析:“致”是得到的意思,“叩”是询问、请教的意思,“书”是书信的意思,“觉”是醒、睡醒的意思。在这里,特别要注意“书”是一个常考的一词多义,它有书写、书信、文书等多个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4个虚词“于、之、既、而”,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中“孟绝学 于 熙、元之际”中“于”是在的意思,“每假借 于 藏书之家”中“于”是向的意思。B中“河、洛之士翕然师 之 ”中“之”是代词,而“益慕圣贤 之 道”中“之”是结构助词,意思是的。D中“四年 而 颢死”中“而”表承接,而“足肤皲裂 而 不知”中“而”表转折,却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毕、走、逾、于、欢”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特别是“走”“欢”的意思。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⑴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分)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2分)小题4:试题分析:做这类题型,我们要在仔细阅读了两篇文章之后,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但作用却是不一样的。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

网友回答

翻译:
  当时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
  一、译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第。当时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士大夫们全部拜他们为师。杨时调任官职不去上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二、原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三、出处
  《宋史》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
  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二、作品赏析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宋史》尽管疏漏较多,但仍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资料,是了解和研究两宋历史的重要史书。明清以来,不少人对《宋史》加以纠正或补充。
  《宋史》的最大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
  三、作者简介
  1、蔑里乞・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 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至正一年(1341年)脱脱为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脱脱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脱脱因病辞职,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复出为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上赐号答剌罕(意谓:自在),被赞誉为“贤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1354年),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今属江苏)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
  事因皇太子不满“未授册宝之礼”,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弹劾脱脱,致使脱脱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职流放云南,后被中书平章政事哈麻假传元顺帝诏令自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脱脱的死使得他殚精竭虑修补元王朝统治的堤坝付诸东流,也成为元王朝走向崩溃灭亡的转折点。
  2、阿尔拉·阿鲁图
  阿尔拉·阿鲁图,(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农历5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
  阿尔拉·阿鲁图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
  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农历10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最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
  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尽管如此,《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阿尔拉·阿鲁图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程门立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史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