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什么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后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7-09 20:21:48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什么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后一句是什么

网友回答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网友回答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的后一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处: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论语·述而》。
  原文:
  1、子不语怪、力、乱、神。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1、孔子不谈论怪异,施暴逞强、以力服人,叛乱,鬼神。
  2、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而学习,如发现他的缺点则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
  3、孔子说:“我的品德是上天所赋予的,桓魋能把我怎样呢!”
  4、孔子说:“你们大家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不教的吗?我没有什么隐瞒不教你们的。我没有一点不向你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5、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
  扩展资料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凡有一点特长的人,他都认为有可资借鉴取法之处。就是有错误的人,他也认为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观照自己的言行有无同样的不足。他喜欢以别人为师,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这种精神已经十分可贵,更可贵的是,不仅要师人之善,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