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宣公三年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32:29

阅读下文,完成(1)~(6)题。王孙满对楚子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①,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  ),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②,螭魅罔两”③,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  )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  )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  )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④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⑤,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选自《左传·宣公三年》)[注]①洛:洛水,临近周王朝都城。②若:顺也。③螭魅罔两:螭,同“魑”螭魅为山泽异气化生之怪物。罔两,又作“魍魉”,为木石之怪。螭魅罔两,皆指古人幻想中的怪物,能为害于人。④祚:福佑。⑤郏鄏:读ji2 r(,地名,东周王城。 (1)依次为文中括号内填上空缺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A.也  而  于  乎  矣B.也  以  于  于  也C.焉  以  之  之  也D.矣  故  之  之  者 (2)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  )承天休②德之休明③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④其奸回昏乱[  ]A.两个“休”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B.两个“休”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C.两个“休”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D.两个“休”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是否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至于洛   ②用能协于上下③贡金九牧  ④虽小,重也[  ]A.①③同,②④不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③④都不同 (4)用原文填空。楚子________,表明有图周之天下之意,对此,王孙满以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得出________的结论,痛斥了楚子的无礼。 (5)翻译句子。①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译文:________。②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译文:________。 (6)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遂”“观”两字,昭示了楚子这次借出兵“伐陆浑之戎”,行“问鼎”之实的祸心。从文中叙述推断,此事当发生在秦晋殽之战之后。B.通过王孙满回答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的发问,作者阐发了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观点,这与后世孔子所提出的“王道”、“仁政”主张是一致的。C.王孙满以“天祚明德,有所底止”、“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来回答楚子挑衅性的问话,虽然反驳有力,但带有天命论的思想,不足为训。D.本文虽是一篇叙事散文,却带有论说文的特点。王孙满以事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心,用语简省,说服力极强。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B  (2)A  导解:两个“休”字①为“福佑”,②为“美善”;两个“其”字,③为代词,“他”,④为连词,“如果”。  (3)D  导解:A句“至于”是两个词。“至”相当于“到”,“于”引进动作处所;现代汉语中表示另提起一件事的连词或表示达到某种程度。B句中“用”是介词,表示原因,意为“因(此)”;现代汉语中表示“使用”,作动词或作名词,“费用”“用处”。C句中的“金”古时泛指各种金属,据文意看该为青铜;现多指黄金。D句中“虽”表示“即使”;现多表示“虽然”。  (4)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5)①所以百姓进入大河湖泊深山密林,就不会碰到恶物。魑魅魍魉这些鬼怪没有人能遇到;②如果德行美善而光明,鼎即使小,也是重而不可迁的;反之,如果奸恶邪僻昏庸暴虐,鼎即使再大,也是轻而可移的  (6)B  导解:提倡“王道”、“仁政”主张的是孟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强调“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