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尧舜禹分别为唐尧虞舜夏禹,尧舜禹分别是哪里人士?

发布时间:2020-07-10 01:04:52

为什么称尧舜禹分别为唐尧虞舜夏禹,尧舜禹分别是哪里人士?

网友回答

尧,因封于唐,故称“唐尧”。
  舜,因建国于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
  禹,姒姓夏后氏,一般称作夏禹,是先秦时期以国为氏的习惯。
  尧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舜,尧帝的女婿,性至孝,尧用之,使摄位三十年,后受禅为天子,都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在位四十八年,舜每五年巡天下一次,其余时间让各地君长到京城朝见。舜将天下分为十二州,以河道确定各州的边界,舜在南巡中崩于苍梧之野,传位于禹,亦称为“大舜”。
  禹,后世尊称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是子承父位、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另外禹是中国的一个姓氏,他是起自西北进入中原的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首领。
  扩展资料
  尧舜禹的故事
  黄帝之后,出现了三个贤明的君主,分别是唐尧、虞舜和大禹。
  尧原来是部落的首领,后来因为德高望重,被推举为联盟的首领。渐渐的,尧的年纪大了,他想找一个继承人,于是有个叫放齐的人推荐尧的儿子丹朱来当联盟的首领。尧想了想,没有同意,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总是喜欢惹是生非,品行不好,当不了联盟的首领。
  又有一个叫讙兜的人推荐共工,共工是专门管理水利工程的,尧又觉得他做人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没有答应。
  后来,尧听说了舜是个很孝顺的人,他的父亲瞽叟,后母和弟弟象,经常虐待他,还想着怎么弄死他。有一次他在挖井的时候,瞽叟和象趁他下井,就在井口填上土,想置他于死地。舜自己挖了一条地道逃生,出来后,仍对父亲和弟弟十分恭顺。
  上天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就派大象去给他耕地,派鸟儿去为他除草。尧听说后,又对舜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他在处理政务方面的能力也很突出,所以就把自己的位置禅让给他,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也嫁给了他。
  舜继承帝位后,在他管理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无数百姓因此遭殃。舜十分着急,就派了很有能力的鲧去治理洪水。鲧治水的方法是建筑堤坝,来阻挡洪水,但是水势确实过大,他花了九年的时间,也没彻底将洪水治理好。
  舜觉得鲧办事不力,就把他杀了,又派了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接过他父亲的重担,改变了鲧治水的方针,采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当时他正新婚燕尔,却总是在外奔波,禹经过自己家门的时候,正好儿子呱呱落地,但他知道自己任务艰巨,没有进门去探望。
  之后他又两次经过自己家门,也都没有进去。经过他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治理好了。这时舜的年纪也大了,就把自己的帝位又禅让给了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尧舜禹汤

网友回答

1、尧:
  尧出生于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姬姓,伊祁氏,名放勋,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帝喾之子,母为庆都。
  2、舜:
  舜出生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是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东夷部落首领,三皇五帝之一。
  3、禹:
  禹出生于今山西夏县,姓姒,名文命 ,字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扩展资料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大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
  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
  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
  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禹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