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①、②、③三只盛有等量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图Ⅰ所示为充分溶解后的三只烧杯中的现象;图II所示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据图I可知,烧杯②中的溶液一定是NaNO3的饱和溶液B.据图I烧杯①③中的现象可知,图Ⅱ中乙代表NaNO3C.据图I烧杯②③中的现象可知,图Ⅱ中甲代表NaNO3D.据图Ⅱ可知,t1℃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网友回答
B
解析分析:A、根据图Ⅰ烧杯中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B、根据烧杯中溶解固体的情况判断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从而确定确定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C、根据烧杯中溶解固体的情况判断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从而确定确定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D、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可知: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并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分析判断.
解答:A、由于在三个烧杯中只有②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因此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B、据图8-I烧杯①可知此时形成的是20℃时硝酸钠的不饱和溶液,③中无剩余固体,也为不饱和溶液,无法判断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故无法确定乙的溶解度曲线,故错误;
C、根据图8-I烧杯②③中的现象可知,等量的30℃的水中全部溶解了25g硝酸钠,而20℃的水没有全部溶解25g硝酸钠,说明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图Ⅱ中甲代表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正确;
D、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即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