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文《不责碎玉吏》(10分) 韩魏公在大名①,有人献玉盏两只,表里无瑕,世之绝宝也。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叹服。 【注释】 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3分) 表里无瑕 坐客愕然 非故也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1分) 俄 为 一 吏 触 倒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韩魏公对两只玉盏的珍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谈谈你对韩魏公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污点,毛病; 惊讶的样子; 故意。2.俄/为一吏/触倒3.凡是东西形成、毁坏,也都自有它的定数;4.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5.要点:韩魏公有度量,能宽容下人。
【解析】1.试题分析:先将短文读通读懂,再理解句意,最后解释字词的含义。“然”,要解释出来:样子;“故”有多义,要注意辨识。考点:文言字词辨识。点评:本题不难,短文易懂,字词义易解。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一般都是短小的文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突出,生僻字语不多。平时多读些课外文言文,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有益处。2.试题分析:“俄”,表示时间状态,“为一吏”,指事件的发生者,“触倒”,指事件的结束,从三层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考点:朗读停顿。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短小,内容容易理解。文言句子的停顿,在一般的散文中,是根据句意的层次停顿的,了解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判断停顿,而在诗歌中还要考虑音律和节奏来判断停顿。3.试题分析:“物之成毁”是倒装句,宾语“物”前置于谓语动词“毁”,翻译时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调整词序。考点:翻译句子。点评:此题还是难翻译的,语意不太明了。翻译文言,最要注意的是,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的习惯有很多不同之处,在词义,要尊重古文义,在语言表达习惯上,又要尊重现代语言习惯,这是要注意的。4.试题分析:文中“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一句意思还是比较明确的,“特设”“锦衣”皆表现了“珍爱”之意。考点:文意理解。点评:本题不难,文章短小,问题简单,易于分析理解。理解此类问题,要仔细阅读文字,理解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情节或细节处。比如理解本题中的“珍爱”,要就找到描写人物动作的细节分析理解。5.试题分析:文章中先写韩魏公对玉盏的珍爱作铺垫,然后与心爱的玉盏被人碰倒而韩魏公不怨怒,韩魏公的形象还是很鲜明的。考点:人物形象点评。点评:本题不难,本文情节简单,人物的行为表现对比鲜明,易于理解人物形象。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关键是要分析人物的言行表现,在人物的言行中,其品质性格立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