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论诗》,论诗五首(其二)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0-07-09 14:16:05

如何解释《论诗》,论诗五首(其二)的意思

网友回答

论诗
    (清)赵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这是全诗。作者是清朝赵翼,姓名
    姓名: 赵翼
    又名: 一字耘崧 号瓯北 字云崧
    性别: 男
    生卒年: 1727—1814
    所属朝代: 清代
    所属文学时期: 清代文学
    所属流派: 乾隆三大家
    代表作品: 论诗 题元遗山集 高黎贡山歌
    同时期作家: 蒋士铨 袁枚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七子、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论诗》是一首探讨诗歌创作理论的名诗,诗的前两句,“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既充分称颂了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创作在诗歌发胀的道路上的巨大作用,又明确的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显示出这种作用的局限性。因此,诗歌创作应当跟上时代的发展,有所开拓,有所前进。后两句“景山带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强调每个时代都应该有才华出众的人物交替出现,他们都将在自己所能影响的时代里主导文学创作向前发展。
    以上是我找来的资料
    还没看见你要找的那两句。
    不过据我理解是这样的:最后这两句其实是讽刺的意思,

网友回答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名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原文:
                  《论诗》其二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释:
  ①论诗:选自《瓯ōu北集》卷二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论诗》五首,都是七言绝句。本篇是第二首,传诵最广。
  ②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此处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才人,有才华的人。
  ④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